第十放映室2019-09-11 05:52:50
《深夜食堂》又來了。
在被黃小廚的電視劇哽到消化不良後,新晉導演梁家輝又揣著他的電影來了。
《深夜食堂》這個IP,大部分觀眾已不陌生。
它原籍日本,最初是安倍夜郎的系列漫畫。
類似“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集,由每晚一道日式夜宵為起點,展開各色人物故事。
而由小林薰主演的同名日劇,則把這家食堂從深夜二次元開到了三次元。
形式上沿用了漫畫,口碑卻不遜原作。
目前已經出的4季,豆瓣評分都徘徊在9.0,第5季也將在今年播出。
菜餚清淡,故事簡單,核心治癒,顧客點贊。
這就是小小食堂生意不斷的原因。
看到這種經營模式的成功,國內投資商們也紛紛加盟。
但深夜食堂的引進議案早在提出時,不論是日版漫畫迷還是劇粉,就提前表示了拒絕。
畢竟領略了原版的色香味在先,很難再接受一套仿照的食譜菜餚。
而在電視劇版逆勢而上、聲勢浩大的開張後,某牌老壇酸菜泡麵成了所有觀看者的噩夢。
更連帶著本土化《深夜食堂》這個符號,都讓觀眾感到反感。
沒能恪守日版“美食番”的本分,是被吐槽的焦點。
“原版饞到崩潰,國版尬到反胃”的短評,在豆瓣上超過一萬人認同。
可即便有這樣的高糊警告在先,老戲骨梁家輝依舊固執地選擇了《深夜食堂》。
為什麼非要啃這塊硬骨頭?
他本人的回答,是粉絲心理。
今年61歲的梁家輝,是資深的日本漫畫迷。
年輕時,他就拜託同事幫他長期代購連載漫畫。
從《鐵臂阿童木》到《龍珠》,再到大友克洋的《沙流羅》,各種你能想到的古早味漫畫他都有涉獵。
從故事大綱到角色,再到各種細節,專業漫畫迷都能給你分析個頭頭是道。
而如今,成為大叔的梁家輝在《深夜食堂》裡看到了另一個大叔。
你喜歡的那種食堂裡的溫暖和感動,或許也是打動他的原因。
所以作為漫畫粉的私心,讓他想把這家深夜食堂帶到現實中來。
而且原作裡,大叔老闆身上自帶迷樣屬性。
他的內斂、他的深沉、他臉上的刀疤,都證明這是個有故事的人。
似乎是曾經混不吝,開食堂後從良了,因此能剋制地傾聽食客的故事。
以上這些特徵,樑·演過大D哥、四奪金像影帝、人生經歷隨便一挖就是寶·家輝都妥妥能hold住。
這也是為什麼早在日劇《深夜食堂》熱播時,他就曾在非官方票選中被認定為最適合出演“大叔”的演員之一。
有觀眾給予的勇氣和肯定,加上自己對原作漫畫也有喜愛和理解,讓他對《深夜食堂》下了手。
電視劇裡,主打慢節奏的日式食堂,開在了節奏本來就不快的海濱城市。
慢上加慢,節奏直逼跌停。
但樑家輝的電影版裡,食堂落地上海,與原作有著相似的生活速度。
而食堂選單上的辣炒蜆子、鰻魚飯、湘式蛋餅,也讓美食番有了中式的煙火味。
並且有老闆梁家輝坐鎮,拉來的食客也是真情實感的沉浸式演出。
只要沒有吳昕吃麵式演技,就能讓人先舒口氣。
老戲骨裡,有菜市場裡賣菜的蓮嬸(金燕玲飾)、海派紳士鍾伯(馮淬帆飾);
打醬油的,也有平行世界可能真的是健身教練,這個世界先cosplay的彭于晏;
還有從來都是我打人,這回看家輝面子給小輩打一打的吳廷燁。
看得出不論是食堂選址、選單草擬,還是食客的安排上,梁家輝給出的都是讓人打鉤的答案。
但儘管方方面面做的都對,卻依舊難逃小店的慘淡經營。
在沒有新片填充的暑期檔尾聲,《深夜食堂》首日票房仍不足千萬。
豆瓣開分就不及格,後續持續在5.3左右。
勢頭不論是票房亦或口碑,都沒有要起來的意思。
這樣的成績,也再一次讓我們確認了:
對這個IP,觀眾也好,投資商也罷,都別太抱期待了。
它真的不合適。
近兩年,由於一紙限韓令,韓劇改編市場在國內倒下了。
但同時,成批的日劇翻拍站了起來。
翻拍者眾,成功的無幾。
比如日劇《求婚大作戰》。
作為經典中的經典戀愛番,花火、浴衣、山下智久加上長澤雅美,是劇裡夏天的美好代名詞。
將這幾個詞連在一起,順理成章就能讓人聯想到花火微光下甜蜜的告白。
而在翻拍的國產同名劇裡,這一幕美好被生生移植,成了女主穿著漢服,和男主看煙火。
行吧,和服是漢服衍生的,這本沒毛病。
但日劇中這樣一幕的出現,是契合了他們的文化,才會讓人覺得舒服和自然。
這跟“大片櫻花落下,飛舞的校服裙襬”這類描述一看就很日系,是一個道理。
硬拗的本質,是對劇的核心理解失敗,亦或是根本不考慮理解。
好比自己已然確定做不好菜,出去溜一圈買了個外賣,回來往微波爐裡一加熱,就能當成自己做的。
純圖省事兒。
當然也有道理都懂,卻依舊拍不好一部日劇的。
日式神劇《勝者即是正義》,賤萌古美門一嘴之力批判正義、批判階層、批判社會,翻拍難度五顆星。
這在國產劇的認知裡,是“你怕不是瘋了”的不可能的存在。
而在素來以膽大敢懟的韓劇裡,翻拍照樣失敗。
主角過分油膩,沒抓到改編要義,劇情崩盤,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梁家輝的影版《深夜食堂》,卻是一種另類——
即使抓到要義,理解核心,也仍舊拍不好。
若說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空間感。
作為吃飯的地方,深夜食堂帶來的違和一直伴隨左右。
當你想象著推開店門,看見的是一間十來平的小房間,外加一張日式餐桌,圍坐著好幾號人,你們彼此不認識。
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空間下,身邊的人物輪番出場。
幾乎每個人一進來,你就能從他們的語氣、表情、行為中感受到同一件事:
這人有事。
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們往往坐下沒多久,就會開始一番表演,往外抖身上的包袱。
靠聞香味聞到食堂裡的胖女孩,初次見面就把店裡食客的氣味點評了個遍。
說男孩缺男人味,說紳士老油頭,當事人明明十分尷尬卻還要笑著應承。
明明是個小而封閉的空間,卻根本沒有初次見面時的距離感。
食客與老闆,觀眾與角色,就這樣被強行聚在了一起。
而女孩超能力般的人物設定,也只是為了反面烘托她的不自信,並為下面講述重遇初戀男神的故事做鋪墊。
這其中就有一股刻意。
講故事的人動機刻意。
聽故事的人等著聽的行為也很刻意。
一邊刻意掩飾,一邊刻意不知,最後就變成了尷尬。
然而不尬一下又不行,否則劇情根本就推進不下去。
從深夜食堂這個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漢化,就有觀眾提出“深夜大排檔、燒烤攤才是符合國情的存在”這一觀點。
而這在《人生一串》系列裡也得到了印證。
它的空間感,可能來自開闊的露天座椅,亦或半開放的室內席位。
但相同點,都是以相識的一桌為單位。
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初登場時,也都一臉平常,你看不出任何異樣。
在高溫橫行的夏天,嘈雜的街道,重口的燒烤,再搭上冰鎮的啤酒。
單身社會小青年、精疲力盡996、自主創業閒在家,不論你是何種身份,都可以敞開肚皮,放聲高談。
沒有刻意的痕跡,來店裡首先是為了吃飯,時間人物心情到位,才有故事會。
而聽故事的人——老闆,也只有忙完了自己手裡的活,才會從後廚裡走出來,跟你喝上兩杯,聊上兩句。
若吃不慣煙熏火燎的燒烤,當然還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
在這裡,單身、租房、工作繁忙、遠離家人、沒有時間做飯,任何一點都能成為光顧它的理由。
不大的屋子裡,能解決你一切突如其來的需求,關東煮、便當、飲料、煙……
在你需要的時候,總會有一家便利店出現在你身邊。
不論是從早餐到宵夜,還是從邂逅到失戀。
就連午夜回家的計程車上,隨口和司機師傅閒聊上一番。
在他的話匣子裡,你都能瞭解一座城市的邊角軼事,聽到屬於夜歸人的生活感悟。
可見在寂靜的夜幕下,我們從來不缺自己的深夜故事。
但無論如何,都不會像《深夜食堂》,老闆坐在一個日式房間裡,等著來聽你的傾訴。
至於人物故事,為了跟上年輕人的步伐,電影版添加了手機拍照發朋友圈、加微信、看直播等設定。
能看出它為了本土化邊緣修飾的用心。
只是到了核心內容上,卻又迴歸了老套。
前一秒還在臺上被揍到恍惚的拳擊手(楊祐寧飾),卻在強行想起了單親媽媽和一盤辣炒蜆子後,開掛KO了對面三屆省級冠軍▼
想聽這樣一個決戰競技體育的故事,為什麼不去看同樣臺灣腔很重的《翻滾吧!阿信》?
雖然沒有誘人的辣炒蜆子,但好在還有誘人的彭于晏。
至於身患絕症又有音樂理想的創作歌手(焦俊豔飾),和知名創作人(鄧超飾)之間模糊的感情線,更是讓人分不清想走韓劇煽情範,還是日式勵志款▼
不過有這樣一個追逐音樂夢的悲劇,為什麼不去看《與君相戀一百次》?
至少不會上來就苦情,日式小清新先墊一墊,光明正大還有點甜。
同樣的人物設定,基本其他影視作品裡是什麼走向,這部電影裡就是什麼樣。
可以說這些角色只是在有限的時長裡,被抓了個典型,卻沒有活起來,走進觀眾的心裡。
而這樣的情節,註定只有自我感動,很難引起共鳴。
在這家食堂吃上一頓,並不能讓人感受到上海這座大城市的人生百味,更多的只有大半夜在網紅餐廳打了個卡的感覺。
環境夠新奇,至於菜的口味,倒是沒什麼記憶點。
甚至晚點去吃個燒烤,聽到的故事都能比這些有意思的多。
其實對於這樣一家網紅餐廳,作為食客的觀眾本就沒什麼期待,也早知道動這個IP註定撈不到好。
黃磊掌勺的電視劇版,因為廣告片裡植入劇情,以及對原版故事的生搬硬套,開業即倒閉。
對比之下,梁家輝首次執導的電影,也只能說是平平無奇,體面地沉寂而已。
想在中國拍出有正版授權又接地氣的《深夜食堂》,或許是梁家輝的本意。
但他卻沒想過,這壓根是一個偽命題。
原版里根植於日式宵夜文化的食堂,一道菜連線一個故事,吃的不止是味道,更有人情。
而這人情,除了來自晚歸的加班族、過路人,更體現於城市裡那部分邊緣人物。
職業特殊的脫衣舞娘麻裡鈴,感情一路上都很單純。
她會一次次投入地戀愛,卻又因厭倦而離開。
熱戀時點半熟鱘魚子,失戀時點生鱘魚子,戀愛的晴雨表都畫在了選單上。
同性戀者小壽壽,開了45年同志酒吧,心儀著黑社會老大小龍哥。
作為深夜食堂的常客,他大方地公開對小龍哥的愛慕,卻不用擔心被嘲笑和厭惡。
加糖厚蛋燒就是他夜復一夜痴情的口味。
而混黑社會的小龍哥,平日裡收取保護費、在街區維持秩序。
到了深夜食堂裡,他不再收保護費,只因為那道章魚狀紅色香腸是初戀的滋味。
在這一間小而破舊的深夜食堂裡,有脫衣**的甜蜜戀愛,同志的大方表白,就連黑道也可以正義凜然。
城市的邊緣本該那麼陌生,卻讓我們感受到了熟悉和溫暖。
你覺得你開始懂他們:他們不可恥,也不苦大仇深,不妨一起喝喝酒、吃吃菜、聊聊天。
在這裡,你不會注意到他們是脫衣**、同性戀和黑幫老大。
在這裡,你只會注意到他們都是,人。
當他們掀開門簾步入深夜食堂的那刻起,他們都只是普普通通來吃一餐飯的客人。
而這種背後觀照的視角,正是各色翻拍一再忽視以及有所注視也不得要領的,平常心。
就像之前說的,在影版《深夜食堂》裡,儘管做的都對,整體看來就是不對。
因為重點放在了包裝精美上,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平常心。
不論是低谷期拳擊手的逆風翻盤,還是絕症歌手的勵志一生,翻拍們始終用獵奇的鏡頭拍著獵奇的人生味道。
而這味道,無論哪一種都不屬於我們。
- END -
互動話題
你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深夜食堂?
📪
如何投稿
微信後臺傳送“投稿”檢視投稿要求
推薦閱讀
人生一串
為深夜美食點個在看!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