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與管理2019-09-11 02:59:45
解決銷售難題,傳播管理智慧 快來關注我吧!
銷售
職場
觀點
案例
洞察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
請大家點選上方 “銷售與管理” → 點選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點選“設為星標 ★ ”(安卓的朋友點選“置頂公眾號”)
☆銷管頭條每天文後都會有彩蛋喲,不要錯過哈!昨天中獎名單已出,請看文後留言第一條~
這年頭,不踩雷都不能算成功人士,前有地球首富巴菲特踩雷卡夫亨氏,一夜損失90億美元。
01
買油砂鉅虧1400億
亞洲首富李嘉誠踩大雷
被稱為“亞洲超人”的李嘉誠投資也有失手的時候,其在加拿大油砂投資專案上踩了“雷”,造成了200億美元(約1408.66億元人民幣)的持股價值損失。
據赫斯基能源網站,李嘉誠和現在由長和擁有的和黃於1991年成為赫斯基能源的大股東,持有赫斯基能源69%股權。
赫斯基能源是加拿大最大的綜合能源公司之一,總部設在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里,經營範圍主要涉及原油、天然氣、液體天然氣、瀝青等。
赫斯基能源股價自2008年達到峰值以來已經跌去逾80%(見下圖)。
來源:Wind
02
持股18年緣何鉅虧?
是否還有回魂之術?
那麼,李嘉誠持股18年緣何失敗,是否還有回魂之術?
赫斯基能源暴跌逾80%背後的原因很多,包括油價暴跌、暫停股息,以及對MEG Energy Corp.規模27.5億加元的敵意收購遭到失敗。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股價終究是跌去太多,在這種情況之下,可能只有私有化一條路可以改變公司的格局,並創造出新的價值。
來自彭博的訊息指出,該公司股價的暴跌吸引了以格雷格·(Greg Pardy)為首的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他們在考慮該公司是否應該私有化,以彌補其市值與基礎價值之間的差距,從而在沒有市場審查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舉動。
雖然李嘉誠持有赫斯基能源69%股權的可能性是合理的,但根據Canoe Financial的高階投資組合經理Rafi Tahmazian的說法,赫斯基的自由現金流水平低於其他公司,要是公司變得更好,可能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他補充說,如果李嘉誠決定將公司私有化,他必須在未來幾年拿出現金履行資本承諾。
03
投資超4000億港元
李嘉誠幾乎買下整個英國?
雖然赫斯基股價暴跌帶來鉅虧,但不足以阻斷李嘉誠的投資之路。
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又有新動作!
8月19日晚間,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該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K Noble(UK) Limited以27億英鎊(相當於約252億港元)收購Greene King plc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將予發行股本。
除了27億英鎊現金,據報道,長江實業還承擔Greene King 19億英鎊的債務,兩者相加得出的46億英鎊,約合430億港幣。
這意味著李嘉誠家族將以每股850便士的收購價,買下Greene King全部股份。這個價格與其該公司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563便士相比,溢價了51%。因而訊息出來後,Greene King股價瞬間暴漲近50%至每股849便士,這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亞洲首富在加拿大的損失。
涉足英國酒吧業務只是近年來李嘉誠家族打造“英倫資產帝國”的冰山一角,李嘉誠在英國已形成了強大的“財富城池”。
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在英國投資早已超過4000億港元,李家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
李嘉誠麾下企業在英國的投資,遍佈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以致讓歐洲人驚呼李嘉誠“買下了整個英國”。
圖/騰訊財經
從上述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家資產的轉移路徑,整體而言,可以簡單概括為:重心加速向西!
與此同時,李嘉誠近年拋售的內地和香港的資產近3000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700億)。3月16日,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宣佈了2018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公司現在價值1.2萬億,在香港的資產還有725億元,內地的資產還有700億元。也就是說,在中國的資產還有1425億元,僅僅相當於他踩的這個雷。如果僅僅是作為商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
04
91歲的李嘉誠
為何敢“豪賭”英國?
91歲的李嘉誠為何敢“豪賭”英國?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種資產轉移路徑或許與已繼承李家多半家產的兒子李澤鉅有關。李澤鉅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對西方的瞭解比較多,所以“長和系”最近幾年偏愛投資海外的資產。
《金融時報》稱,香港市場的不安定,使得李嘉誠自7月底以來遭受了約30億美元的賬面損失。此外,由於油價暴跌,李嘉誠投資的赫斯基能源,也損失200億美元。
《金融時報》稱,由於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增加,最近幾周英鎊匯率下跌,也鼓勵外國投資者在英國的投資。訊息人士稱,李嘉誠家族的投資集團對英國“脫歐”後的經濟前景“毫不畏懼”。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樑海明2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站在經濟學家的角度,現在是購買英國資產的最好時機。因為英國準備“脫歐”了,在大家都恐懼的情況下,英國資產是相對比較便宜的。
據Wind資料,近一個月以來,英國富時100指數持續下挫,僅8月初以來,該指數便累計下跌5.11%。
英國股市近一個月持續下挫
來源:Wind
據Wind資料,英鎊兌美元匯率在年初短期反彈後便呈震盪下挫態勢。丹斯克銀行(Danske)當地時間8月19日釋出研究報告稱,對歐元/美元近期保持看空,英鎊走勢在10月31日脫歐截止日期前也難有作為。
英鎊兌美元匯率在年初短期反彈後便呈震盪下挫態勢
來源:Wind
另外,英國房地產銷售也跌至十年來最慘淡的光景。
房地產經紀商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表示,由於買家面對脫歐不確定性的遲疑,英國2019年上半年出售的房屋數量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值。據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資料,RICS房屋價格平衡指數從從6月的-1%下跌至7月的-9%。
英國股、匯、樓市齊跌,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前來“抄底”。
根據摩根大通實質有效匯率指數,目前英鎊處於近三年來最廉價的水平。根據外媒調查顯示,如果英國最終避免無協議退歐,英鎊對美元可能快速反彈至1.36,遠高於當前1.20左右的水平。
阿伯丁標準投資公司全球房地產投資研究主管艾倫(Andrew Allen)表示,在債券等資產回報率下降的情況下,英國房地產對海外投資者仍具吸引力。
Halifax銀行董事總經理加利(Russell Galley)也稱,隨著工資增長以及英國央行維持著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的利率,新的買家詢價正在增多。
李嘉誠的加速海外投資行為引發了市場普遍關注。
香港媒體引述新加坡諮詢公司Future-Moves執行長德瓦達斯的話稱,富人和大企業在內客戶正將個人和投資移出香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前景堪憂。
也有人持不同觀點。
樑海明表示,李嘉誠近年來確實把大量的資金從中國內地及香港轉移去投資歐美國家,尤其是英國。他表示,李嘉誠這麼做存在如下考慮:一方面,李嘉誠要扶持李澤鉅接班,這需要讓李澤鉅向股東們表現出有接班的能力。“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江山是李嘉誠打下了,李澤鉅要想表現出有接班能力,必須得去海外投資”。另一方面,樑海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李嘉誠一直偏愛英國,“畢竟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李嘉誠和英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親愛的粉絲們,從7月1日贈書的活動規則有微調,點贊數前五名讀者+每日值班小編隨機精選五名讀者獲得贈書。今日贈書《產品主義》定價:49元。
介紹
◆“餐飲老闆內參”在梳理了大量餐飲品牌後,選擇巴奴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採訪調查,本書中真實還原了巴奴毛肚火鍋的發展路徑,深刻解讀了“產品主義”的理念。
中信出版集團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