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電影生活2019-09-06 03:34:09
韓國影史首部金棕櫚《寄生蟲》在影迷圈裡的討論依然熱火朝天。小萬也已經與大家分享了這部佳作的十大意象:《寄生蟲》10個關鍵細節,幫你理解年度神作。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另一部很有韓國電影現實主義風格的新作——
10歲的多彬和8歲的弟弟珉俊自幼喪母,父親也忙於工作無瑕顧及他們。姐弟倆雖然身世淒涼,但互相依靠照顧,生活得也算快樂。直到父親領回一個長髮女人,兩人自此有了“新媽媽”。
本以為能享受母愛的姐弟倆卻陷入了家暴的深淵,新媽媽會因為用不好筷子等小問題就對他們拳腳相加。
在向警察、老師、兒童福利機構等求助未果後,多彬和珉俊遭受了變本加厲的虐待。
直到8歲的珉俊意外死亡,而10歲的姐姐自首,稱自己與弟弟爭搶零花錢,失手打死了弟弟。這兩個小孩子的命運,才藉由知道真相的律師尹政燁之口,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兒童暴力、社會失職,《小委託人》的種種元素,都讓人不由得想到另外兩部影響深遠的韓國電影,《熔爐》和《素媛》。
《熔爐》的主角是一群在聾啞學校裡被教導主任、老師甚至相關官員實施性暴力的聾啞學生。《素媛》則講述8歲小女孩素媛遭遇性侵後,如何在家人和親臨的幫助下繼續面對生活的故事。
同樣以兒童暴力為議題,這三部電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共同點:在真實的案件中,被繼母虐待致死的是8歲的妹妹,12歲的姐姐主動自首,稱因為與妹妹搶玩具,動手打死了妹妹。
但在這個真實的故事裡,讓真相得以公開的不是有良知的律師,而是姐姐在接受了很長時間的心理治療後自己說出了真相。這起案件引起軒然**的原因,不僅是未成年人再次受到傷害。更是因為,這傷害來自原本最應該給予他們保護的家人。這殘忍的事實與其他針對兒童的家庭暴力案件一起,刺痛著每個成年人的神經。
而《小委託人》則在這鮮血淋漓的現實中,以一個獨特的視角,把整個社會釘上了“有罪”的恥辱柱。電影中,姐姐多彬在繼母的毒打逐漸升級時,為了保護自己和弟弟,選擇了向外求助。在小學生的認知裡,“有問題找警察叔叔”是從小被教導的自保方式,於是多彬的求助第一站,就是警察局。
而警察的反應,則是一通電話找來兒童保護機構介入,認為“這是他們的工作”。之後,多彬還試圖尋求看起來和藹可親的班主任的幫助。警察當著多彬的面說:“被媽媽打幾下就要報警,最近的孩子真可怕啊。”兒童保護機構上門家訪,不痛不癢地指責繼母幾句,繼而離開,留多彬面對惱羞成怒的繼母。
而班主任,明明看到了多彬脖子上觸目驚心的傷痕,卻仍藉口離開,敷衍多彬“我們改天再說”。至於那些天天聽著多彬和珉俊被揍得鬼哭狼嚎的鄰居們,則一邊唸叨“又開始了”,一邊自我安慰“別管別人家的事”。
而身為兒童保護機構員工的男主尹政燁,為了保住飯碗不得不給姐弟倆買吃的,帶他們逛公園。
這樣的行為給了姐弟倆希望,卻也讓求助無門的多彬和珉俊徹底失望了。最終,珉俊被暴力毆打致死,多彬為了活命,替繼母頂了罪,從照顧弟弟的好姐姐,變成了殺死弟弟的惡魔姐姐。
這些對深陷泥沼的多彬和珉俊視若無睹的成年人,原本應該是保護未成年孩子遠離傷害最堅固的屏障。而此時的他們,卻變成了惡魔繼母的幫凶,一步步把兩個小孩子推下了深淵。所以,《小委託人》在以慘案敲醒兒童保護的警鐘的同時,也在試圖探討一個問題:
那些無視被害人求助的圍觀者,和不作為的相關部門,他們有罪嗎?而曾經無動於衷的大人們,則在他的奔走下聯起手來呼籲關注、尋找證據,試圖還原真相。
就像電影開頭,男主在面試律師崗位時遇到的提問,“基蒂·吉諾維斯案”中的38個目擊者有罪嗎?這樁美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殺人案之一的案件,首次將“沉默的圍觀者”推上了風口浪尖。
1964年,美國紐約市一個被叫做“基蒂”的女生在家附近被陌生男子姦殺。整個犯罪過程持續33分鐘,期間至少有38位鄰居聽到了基蒂的呼救聲,有人甚至走到窗邊,眼睜睜看著悲劇發生。但沒有一個人對她施以援手,最終,基蒂身中多刀當場死亡,而凶犯早已逃之夭夭。
這一案件引發的相關法律探討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至今仍未停息。
但讓人心寒的是,與之類似的情形,至今仍不斷髮生在不同的地方。
就像《熔爐》《素媛》和《小委託人》一樣,每當有這些慘案發生,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會被一點點推進和改善。這或許是悲劇發生後,社會能給予受害者為數不多的一點撫慰。
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悲劇發生前,每一個路過的人,都能夠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改變故事的走向。畢竟再豐厚的補償和安慰,也比不上孩子們好好活著,健康長大,親眼看著這世界一點一點變得更美好。
大師面對面
操盤各大電影節40年的馬可·穆勒親臨菁英+Club,開展一堂別開生面的電影公開課!作為平遙國際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將與各位暢聊電影節的參賽、選片、放映、創投和海外發行等話題,共度電影時光。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