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放映室2019-09-06 03:04:51
什麼男人可以從30歲一直被嘲到40歲?IT'S MING。
什麼明星每次被嘲都能掀起網際網路狂歡?STILL MING。
什麼演員長得帥、有代表作、愛妻顧家做慈善,卻還是很討人厭?ONLY MING。
在萬物可以“明化”——反槓精、反PUA、反港獨,懟甲方、追男神、做微商的今天,再給大家複習明學教材,這是對你們網速和學習能力的侮辱。
何況鄙人不才,在明學全國統一考試中只拿下了75分並且沒有重修打算的情況下,在座很多明學家都是我的老師。
短短一季綜藝並不是我的征途。
我感興趣的,是明那幾十年如一日,觀眾一路見證的矛盾而戲劇化的人格。
他霸總綜合徵的背後是質樸單純的底色,臺上自戀油膩,私下又挺有自知之明。
每當你想狠狠嘲笑他的時候,會反思我對一個老好人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
當你想原諒他的時候,又會被更多的明式自信給打敗......
明就是這樣一個磨人精,他讓你忍不了又讓你不忍心。
於是在這幾天含明量超標的資料蒐集中,我對明一度產生了迷惑—厭惡—同情—心疼—看破的跌宕心路歷程。
▲《葉問2》時期的明
2007年,在“鬧太套”事件(2008年,明在演唱奧運宣傳曲One World One Dream時,由於對not at all的美式發音酷似"鬧太套"而遭網友調侃,此詞也因此成為網路流行語之一)之前,人氣鼎盛之際,明發表了他的首張個人專輯——IT'S MING。
正如其名,這張專輯就像是明的公眾形象隱喻。
1.李偲菘、胡彥斌、周傳雄等大牌音樂人保駕護航;
2.明請了專業老師學習聲樂;
3.專輯整體水準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4.出了《暗戀》一首傳唱度較廣的代表作。
這跟他的演藝事業幾乎完美對應:
1.走紅之後不缺大製作的機會,從吳宇森、陳可辛等香港名導合作到陳凱歌、馮小剛等內地大師;
2.常年健身吃菜葉、43萬請英語私教、為戲受傷摔斷腿,說起曉明都稱是個努力的人兒;
3.然而演技波瀾起伏測不準,在中生代知名男演員中只能處於中下游;
4.出道以來的代表作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於失望-驚喜-失望-驚喜-失望的多次反覆中,對於觀眾來說,明漸漸地變成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看他演戲還不如搞明學歡樂,演員價值讓位於娛樂價值。
在這張個人專輯裡,有關明的槽點,一切早有先兆。
比如他難以自控的耍帥慾望。
明式油膩第一招:愛好用手指給自己的嘴脣塗潤脣膏;
明式油膩第二招:毫無預兆的wink和搖頭晃腦;
明式油膩第三招:南韓偶像專用飛吻動作+教主style邪魅狂狷笑容。
偷師韓流的放電動作,明都沒浪費,日後都一一運用到《泡沫之夏》的表演中去了。
給不少明曉溪的粉絲帶來了傷害。
又比如他滿足自己、為難別人的審美趣味。
這首名為My Girl的動感流行音樂,是整首專輯裡唯一具有明の創作色彩的作品。
據說,這是明力薦給製作團隊的歌曲,他對歌名與歌詞提出了想法後,再交由作詞人完成。
這下也就不難明白,這首歌的歌詞,為何那麼MING了——
帶著你的愛 現在就跟我來
把你的未來 放心的交給我安排
(請參考明和ab的霸道愛情)
偶爾有點壞 會讓你傷懷
(心裡住著一個bad boy)
......
Oh My Girl Can you tell me why
(瘋狂迷戀小學生級別的英語詞彙X1)
一日不見我 就會思念成災
(明式自信X1)
彷彿自己沒人愛 被丟棄茫茫的人海
(明式自信X2)
Oh My Girl Can you let me try
(瘋狂迷戀小學生級別的英語詞彙X2)
擁有了我 生命會更精彩
(明式自信X3)
可見,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上,明早已堅定落實了人間油物這一塊。
一年後,很多人還不知道原名One World One Dream的鬧太套,用破音走調、燙嘴英語,將明的唱功和英語水平打回原形。
唯一不變的還是那造作的表情和浮誇的動作。
天下除了明,還能有誰把一首公益歌曲唱成這種亞子的呢???
群嘲也並不能阻止明對音樂事業的熱愛。
2010年繼續推出第二張專輯Moopa,包攬大量主演電影的主題曲演唱。
還在世紀婚禮上為當時正迷戀BigBang的妻子獻上了勁歌熱舞Fantastic Baby。
軍裝墨鏡老寒腿,一展中年王子的唱跳功力。
▲ab:十分想念權志龍
明式MV里老幾樣,跑車美女黑手套,電眼邪笑歪嘴角。
我懂,明心裡其實住了一個冠希哥。
但他不知道,在旁人眼裡,他更像夜場走穴的山東大哥。
▲美女簇擁下,陶醉開唱“人人都愛我”
正如他在大小熒幕上**霸總人設,對著女主角露著白花花的胸肌講著羞恥的臺詞時。
我們女生不是嚶嚶嚶,而是戰術後仰。
▲明場面
這個專輯暴露出來的最嚴重的問題,還是明毫無個性的跟風模仿。
從主打歌歌名,到造型風格,再到封面照上的假紋身,都被當時網友質疑抄襲韓國的Rain——
網友首先指出黃曉明的主打歌和Rain的歌曲名字一模一樣,同樣叫I'm coming。而Rain第三張碟名為IT'S RAINING,而黃曉明新專輯名字則是IT'S MING,構思也很像。
除了歌名和專輯名相似外,黃曉明在造型方面也向Rain靠攏,北京記者會當日他以一身迷彩造型出現,和Rain去年出碟時以及世界巡演的軍裝造型幾乎一模一樣。
最後就是黃曉明在唱片封套赤裸上身,背後左肩露出假文身,而Rain去年底推出的唱片《Rain's World》,封套上他亦是赤膊上陣,左胸亦有一個類似星星的假文身。
▲圖源網路
音樂專輯的抄襲很難定論,但雜誌創意的抄襲卻是肉眼可見的了。
明早年一組照片,幾乎是原封不動地照搬了木村拓哉。
不僅擺位、色調如出一轍,而且連兩人身上被塗抹的膏狀物的位置、圖案都一模一樣。
雖然抄襲現象在時尚圈已屢見不鮮,但模仿得如此“逼真”的,還真的非常罕見。
當然,專輯、雜誌這些涉及跟風或者抄襲,責任主要在創意團隊。
明頂多算見識淺,不知道避嫌。
或者他根本就是有股自信,其他頂級男神的style,我也能hold住。
管你是亞洲第一舞王,還是亞洲第一偶像,我內地第一小生表示不服。
明反駁抄襲質疑時說道:你怎麼不說他們學我?
在影視作品上,明也照樣不怕珠玉在前。
縱觀他的代表作,一類是經典翻拍:《神鵰俠侶》、《鹿鼎記》、《新上海灘》、《白髮魔女傳》。
一類是爆款續集:《還珠格格3》、《唐伯虎點秋香2》、《葉問2》、《琅琊榜2》、《金蟬脫殼2》。
還有時下的賣座型別:博納硬漢系列的《烈火英雄》、於媽出品的耽美劇《鬢邊不是海棠紅》。
什麼火演什麼,明的演藝生涯,幾乎就是國產影視劇潮流嬗變的活化石。
這可以是他商業價值的體現,也可以算是他商人的精明眼光。
但唯獨少了一點作為演員的審慎和敬畏心。
同為山東老鄉的黃渤,在功成名就、金馬影帝在手之後,尚且多次拒絕周星馳邀約,不敢接演孫悟空一角。
但人生唯剩勇氣的明,卻以一己之力,惹怒了金庸、周潤發、張國榮、梁朝偉、劉德華、古天樂等巨星的粉絲。
▲平平無奇古天樂版VS看我帥吧黃曉明版“楊過摘面具”
▲發哥給女性撐傘VS明給女性版撐傘
▲激情四射VS黃土地寫真
這大概也是“教主為何如此招黑”的一大歷史原因。
而他最出色的作品,無不是具有開創性質的。
比如國產首部諜戰大片《風聲》,陳可辛內地模式成功初體驗的《中國合夥人》,知識分子情懷的獻禮片《無問西東》。
他身上那些一度被油膩自戀掩蓋的陰邪氣質和質樸本色,讓他找回了作為演員的尊嚴。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戲裡都有其他優秀演員鎮場子。
即使是成名作《大漢天子》,陳道明的存在也是很重要的激發力量。
一旦明成為絕對主角,他的表演又會“自由過了火”。
▲金庸對明式楊過如此評價道
當年明在《風聲》中飾演日本特務軍官武田,演技備受好評,也是本人認為的他的生涯最佳。
儘管他更喜歡提及自己得了四個最佳男主的《中國合夥人》。
武田一角,是他真正學會壓制裝狠的眼神,以及控制他那飛揚的蘋果肌。
喜怒不形於色,卻可以傳遞壓迫感,這才是電影級別的細膩表演。
不似成東青,其實借了人設的光。
《風聲》的導演高群書,因此誇獎他從偶像派轉變成了實力派。
明對此卻並不買賬:“我本來就是實力派。”
然後他就接演了《泡沫之夏》和《唐伯虎點秋香2》。
沒過兩年,明對實力派的野心就開始洩氣了。
鬧太套加上身高嘲笑,讓他抑鬱了兩年之久。
於是,他選擇了自黑這條路。
2011年,明在凡客誠品的廣告裡,帶著幾分倦意和怒氣,自嘲自己不是演技派:
▲這個廣告裡的明比他大部分角色都有戲
2016年在《今夜百樂門》更加開放地自黑沒演技、沒唱功:
大玩身高梗、鬧太套梗:
還有自黑邪魅狂狷的笑容:
這就是明。
每當你想誇他的時候發現他的尾巴已經翹上了天,當你想罵他的時候,又發現他早已低頭乖乖認錯。
再誠懇的意見,都像是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自黑的效果總是很好的。
大方親和的態度,青島大姨的自然演技,為他狂吸了一波好感。
加上成東青的及時出現,觀眾以為教主要質變了,明自己也有這個錯覺。
結果呢,還是那樣,一個靠譜角色後面總會跟著多部不及格作品。
對此,明也很委屈。
2016年,在接受騰訊娛樂的專訪中他感慨道:“有的人很會選戲。”
可他自己至今不能摸透其中規律——
2009年與高群書合作的《風聲》,武田一角的演技脫胎換骨,首次讓人窺其實力。
2013年再次與高群書合作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票房僅2000多萬,豆瓣評分4.6。
同年的《中國合夥人》口碑票房雙贏,讓飽受爭議的明揚眉吐氣。
但是兩年後再次飾演老實人的《橫衝直撞好萊塢》,口碑和票房卻又表現平平。
明至今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沒有火:好萊塢製作,林詣彬監製,趙薇、黃曉明、佟大為三大主演——“任誰都覺得是個好選擇。”
他甚至覺得在表演上他更精益求精:“《合夥人》其實每次兩、三條就過了,這次我總要拍五、六條,希望自己演得更細一點。”
《白髮魔女》亦然,“那麼大陣容,張之亮導演拿過金像獎,范冰冰也在。我也不知道拍出來會不好。”
的確,演員是一個被動的職業,一部戲的成敗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
我們暫且相信他的話都是真心實意吧。
但為什麼同等地位的男演員中,就他總是接不了好戲?
就他的演技不是在經驗累積中穩定增長?我們大可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性格導致了他沒有建立穩定的價值觀念,做不出正確的判斷。
明出身在很典型的山東大家庭中,從小在溫暖的環境里長大,是備受寵愛和寄予厚望的長房長子長孫。
所以性格向來善良無害,但也因此缺乏個性和主見。
總是忙於做他人眼中合格的家人、老闆、合作伙伴,卻鮮少有時間去開掘自我。
其次,人生一直太順,麻痺了他認識事實真相的神經。
當年北影的招生考試中一問三不知,但當時的班主任崔新琴拍板要下了他:
就算是木頭,也是塊好看的木頭。
上學時期鬧的各種笑話,都可以印證他:傻是真的傻。
但明趕上了好時代,2000年左右適逢內地的偶像劇熱潮。
同學趙薇成了家喻戶曉的小燕子,陳坤主演了《像霧像雨又像風》。
明也在大學畢業不久,憑《大漢天子》走紅。
彼時以臺灣影迷會為雛形,“明教”逐漸成為網路上戰鬥力極強的粉絲團體。
粉絲萬言書推薦他出演新版《神鵰俠侶》,狂熱程度不亞於現在的頂流待遇。
▲供現在的粉絲觀摩學習
偶像出身的演員,總容易對自己產生錯覺,無論外貌還是能力。
從幸福質樸的曉明成長為自信爆表的教主,明教粉絲有著莫大功勞。
所以他才會沉溺於霸總人設、挑戰與氣質相悖的角色,也不覺得有何不妥。
▲教主與海瀾之家·印小天共同演繹時尚男模
甚至在角色失敗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甩鍋。
當年《泡沫之夏》播出,明飾演的洛熙沒有東飾演的歐辰受歡迎。
明在微博上多次委屈不平:其實我本人的氣質更適合歐辰。
何潤東後來迴應稱:當初是曉明主動要演洛熙這個角色的。
人氣巔峰期的明,就像是我們青春期裡那個惹人發笑的男同學。
戲裡戲外都有著強烈的表演慾,只想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
看看我、誇誇我,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錯。
結果呢,貢獻了一次次大型翻車現場,典型的越使勁兒越尷尬的人。
▲作為青島人,明竟然一瓶啤酒喝吐了
▲遊戲失敗後說自己故意輸的
直到現在,明大概從18歲的雙商成長到了28歲。
心智依然未成熟的情況下,學著**社會的那一套權力執行規則,來匹配自己的社會地位、獲得他人的尊敬。
強撐起來的強大里,常常帶著不符合中年人的稚拙。
讓人看著又好氣又好笑。
▲送分題:請問早上八九點海鮮會被賣完,我們應該幾點出發?
商業投資上,明依然傻人有傻福。
2008年,明初涉資本市場,借款買下老東家華誼180萬股的原始股。
本是人情之舉,結果賺到盆滿鉢滿。
後來投資遍佈各個領域,常年盤踞中國內地演員福布斯排行榜榜首。
明成為了真·霸道總裁。
明這樣解釋自己的生財之道:他賺別人20塊,就讓別人從自己這兒賺40塊,絕不讓別人吃虧。
導致生意夥伴騙誰都不忍心騙他這個老好人,信譽和人品就是這麼積攢起來的。
看著他在中餐廳喜歡免費送飲料、大方打折扣的舉動,就知道所言非虛。
好人緣讓作為演員的他多了很多資源和機會,但是也干擾了他的選擇。
明就曾說,自己演的爛片裡,“90%都是因為人家求我幫忙,我抹不開這個面子。”
這個說法一半真實,一半甩鍋。
在易立競的採訪中,他幾乎意識到了身上所有的問題,坦誠得令人驚訝。
直言自己已經到了懸崖邊上,沒有再多的機會去消耗自己。
但結果,接演的還不是於媽那種既沒有突破又充滿投機的作品?
只能說,他還是倒向了商業利益。
明之所以還沒放棄成為一個好演員,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不想讓愛自己的人失望;二是獲得他人的尊敬;三是要養家養同事。
很合理,也有擔當。
只是,很難從他身上看到對演員這個職業發自內心的熱愛。
對錶演理想的堅持,也近乎一種公開明志抑或自我催眠。
“我到底愛不愛表演?”
明或許從未在靈魂深處拷問過自己。
參考資料:
1.葉彌衫、狠狠紅,《封面人物 | 雖然他做過一萬次採訪,但這是一個你從未見過的"食草動物"黃曉明》,騰訊娛樂,2016.
2.易立競,深度訪談《立場》2019-3-27期《黃曉明挑戰3小時“密室實驗”》.
3.魯豫,明星訪談《大咖一日行》2018-04-18期《黃曉明聊baby狂撒狗糧》.
4.搜狐音樂,《黃曉明處男唱片被指狂抄Rain 大國否認抄襲》,2007.12.20.
5.節目壹線,《一線明星“補稅”名單背後,驚人的資本版圖》,2018.12.09.
- END -
關於作者
suki
重點業務:老劇、人物、國漫、娛評。
互動話題
你認為明還能搶救一下嗎?
📪
如何投稿
微信後臺傳送“投稿”檢視投稿要求
推薦閱讀
姚晨 | 孫紅雷
一個在看,祝願明早日覺醒!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