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2019-09-05 23:28:37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Buliu
很多人一生,輸就輸在對新生事物的看法上。
01
週末聚會,老同學安寧嘴裡冒出來的這句俏皮話,讓我詫異了好一陣。
因為產後抑鬱,原本只要提起自己的家庭生活,她都是拖著哭腔說,“好後悔結婚,真不該這麼早要孩子。”
怎麼忽然就開朗了起來,對“女人的三座大山”,風輕雲淡般侃侃而談了?
“以前我覺得這孩子就是上天派來折磨我的,睡覺、餵奶、洗澡,啥啥都要我做,換成別人就哭天喊地死活不肯。吵得我整天吃不好、睡不好,精神衰弱,越想越抑鬱。”
安寧邊說邊掏出手機,給我看了她收藏的一支短視訊。
“還有這一條,你看看,情願自己淋雨,也要把傘撐給媽媽。其實孩子對我們的愛,一點都不比我們給的少。”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被抖音偷走了時間,掏空了生活,可安寧卻說:
“感謝抖音,我終於明白了,我的孩子不是來折磨我的,而是來渡我的。”
02
2018年12月31日,深圳春繭體育館,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他的跨年演講現場,也分享了一個關於抖音的故事。
羅振宇有個同事,是羽毛球狂熱愛好者。
苦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參加訓練班,於是決心利用碎片時間刷抖音,通過觀看羽毛球教程來提升技藝。
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們,都對他的計劃嗤之以鼻。
因為抖音就像這個時代才藝的萬花筒,各類視訊精彩紛呈,普通人如何才能從海量的視訊裡,甄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可這位同事只採取了一個最笨的方法,就成功把抖音馴化成了自己的“私人羽毛球教練”。
對於平臺推送的其他所有視訊,一律採取“三不政策”:不看、不聽、不點開。
唯獨碰到跟羽毛球有關的視訊,才會堅持看完,喜歡的再隨手點個贊。
沒過多久,平臺就摸透了他的喜好。
在他的抖音上,羽毛球訓練視訊佔據了絕對的主流,與此無關的誘惑也隨之大大減少。
電腦出來後,有人用來學程式設計,有人用來打遊戲; 網際網路普及後,有人拿來自我充電不斷精進,有人沉迷低俗網站無法自拔; 公司同時招進一批應屆大學生,有人勤奮努力,有人昏昏度日; 不出數年,前者成為了工程師、精英、領導,而後者漸漸淹沒在時代的塵埃裡,了無生息。
高速變化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慾望和誘惑無處不在。
同樣一個平臺,有人成為了大V,有人開闢了事業,有人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也有人普普通通、默默無聞。
因為平臺不分好壞,正是你當時當地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03
離家日久,當年的小夥伴不復熟悉。百般無聊之下,我被妻子慫恿,也下載了抖音。
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回想起來,抖音帶給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這世界,還是好人多。
還記得我印象最深的一條視訊,來自網友大鹿鹿,在抖音上累計獲得了280萬的高贊。
轉過街角,兩個淋雨的小夥子行色匆匆。女孩躲進男朋友的傘下,將剛剛接過的雨傘,轉送給了小夥子。
小夥子抵達公交站臺,這把傘又順勢送給了另一位冒雨行進的路人。
最後一個鏡頭,寫字樓下,最初送傘的姑娘準備衝進雨陣之時,一把熟悉的黑傘忽然送回到她的手中。
古諺中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你施與善意,就會收穫善意;你相信善良,就會看見善良。
相比之下,妻子的抖音,更像是一場當代都市女性生活技能大講堂。
美食教學視訊,讓你足不出戶,就能學會做一道鮮美的剁椒魚頭。
同樣一款軟體,有人學會了生活技能,有人增長了學識涵養,有人隨手轉發就是正能量,可也有人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就人云亦云武斷地去“宣判死刑”。
因為這世界,還有一條隱藏規律:
你相信什麼,就會看見什麼;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世界。
04
鮮為人知的是,在千禧年之初,大多數中國父母還把計算機當作洪水猛獸之際,郭厚佐的爸爸卻省吃儉用,拿出攢了很久的錢,給上小學的兒子配了一臺電腦。
這位父親深諳“堵不如疏”的智慧,兒子愛玩電腦,他非但沒有“圍追堵截”,反而買一臺放家裡,親身引導孩子去學習程式設計、製作軟體。
2004年,剛剛11歲的郭厚佐就獲得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級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軟體工程師”資格證書,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軟體工程師。
過去的半年裡,我看過太多在抖音上逆襲人生的故事。
因為誕下一對龍鳳胎,被迫辭去央視主持人工作的奚緯,把養育兒女的日常拍成視訊放在抖音上,結果收穫了260萬粉絲,累計1200萬點贊。
抖音賬戶“寶餐一頓”就這樣火了,奚緯的人生也在山重水複之際,迎來了柳暗花明。
有人罵著“垃圾快樂”,跟風高呼“XX毀掉了一代人”,也有人站上潮頭,攀上了人生的巔峰。
不由想起了那段經典的知乎問答:
80年代,人們驚呼搖滾樂會毀掉下一代; 90年代,人們驚呼電視會毀掉下一代; 21世紀初,人們驚呼計算機會毀掉下一代; 現在,人們開始驚呼抖音會毀掉下一代……
可人類發展的歷史早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跟不上時代。
反而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態度,往往體現了他的眼界和格局。
你現在看到的世界,就是你未來可能抵達的高度。
“每一種新媒介、新技術剛出現的時候,都曾收到過類似毀掉我們、娛樂至死的嚴重指控。但那些曾被激烈批評的媒體和技術,不僅沒有毀掉人類,反而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電視如此,網際網路如此,抖音也是如此。
因為任何時代,真正能夠毀掉一個人的,都只能是不自律的自己。
人云亦云,不分青紅皁白拒絕一切新事物,才是一個人真正廢掉的開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