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圖騰2019-09-05 07:41:37

文| 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 ●
在汽車相關話題中,沒有什麼比“禁燃”二字更敏感、更使人焦慮的關鍵詞了。自從2017年泰達論壇上辛國斌副部長第一次釋放了“禁燃”的訊號,外界就一直密切關注國內、國際的政策動向。日前,工信部發布對《關於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加快建設汽車強國的建議》的答覆,再次引發業界討論:我國真的要“禁燃”了嗎?
經過解讀後我們發現,正如我們一直所認識的,“禁燃”,其實只是一個看似迫近,其實遙遠的事情。
在上述答覆中,工信部明確指出,將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開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等試點,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統籌研究制定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
答覆中的邏輯順序很清晰,前提條件也很多:首先,要在“有條件的地方”,先實行公交替代和燃油車禁行;其次,在上述“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才會制定“禁燃”時間表。也就是說,關於到底要不要“禁燃”、什麼時候“禁燃”,工信部有很慎重的考慮,並沒有將“禁燃”時間表的制定提上日程。正如答覆原文指出的:“結合技術發展程序及產業發展實際,對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等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全面科學對比分析傳統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成本、節能減排、市場需求等各方面的潛力和作用。”同時,工信部表示,“禁燃”還要考慮到我國地域廣闊、發展不均衡,根據國情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關於“禁燃”的討論近兩年層出不窮,業內專家學者有不少持反對意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就曾直言,“禁售燃油車是天大的事。無論是政府還是行業,都要對歷史負責。中國政府在禁止燃油車銷售這個問題上要慎之又慎,要按照科學規律,要按照市場規律,不要盲目跟進。”中汽中心政研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斌在釋出《2018新能源汽車藍皮書》時表示,禁售不等同於全面禁止燃油車銷售、不等同於全國“一刀切”停止燃油車銷售,禁售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大氣環境,關係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前瞻性戰略問題。事實上,對比全球,2017年英國、荷蘭、挪威、法國等在正式的政府檔案中雖然也提及燃油車禁售問題,但也是指停留在規劃和願景層面,未上升至具有約束性的法規。“全面禁止(燃油車)很可能是自擺烏龍。” 前戴姆勒集團掌門蔡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沒有一個立法者會去要求客戶選擇哪種能源,也沒有人能夠具體預期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會是什麼樣子。”這再一次指出,汽車行業不是壟斷性行業,對於需求側的引導很重要。由此看來,無論是海南等地區“禁燃”政策,還是各大車企宣佈停售燃油車時間表,都不能成為燃油車退出的真正決定因素。
在答覆中的另一個重點是,工信部指出,先“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開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等試點。”
往前追溯,2017年10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提出“關於在雄安新區開展汽車‘四化’試點的建議”,其中包括:研究設立“城市交通零排放區”,在規定時間內只允許新能源汽車通行,並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全面推廣電動化道路出行方式。逐步實現全區範圍內大部分用車領域電動化,並實現國內最早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特殊領域除外)。可以看出,雄安新區被作為一個改革試點,可以從頭構想汽車的 “新四化”,也包含燃油車禁行。但是,這一方式並不適用全部城市和地區,設立燃油車禁行區試點目前是一個試行政策,如果大面積推廣下去,也只是特定區域的個別領域。網路可查詢的關於禁行的訊號,除雄安以外,還有2018年9月工信部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相關法規,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建議》的答覆,工信部指出,將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體系,如可在具備條件的城市特定區域內開展試點,設立零排放示範區,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禁止燃油車駛入。什麼是“具備條件的城市特定區域?”(也即上文“有條件的地方”)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車圖騰採訪時表示,“部分領域實施禁用燃油車比較合適, 比如物流等領域率先實行電動化,比如北京二環內不許柴油卡車配送貨物,必須用電動車等。”崔東樹進一步表示,燃油車禁行對於私家乘用車不合適,短期應該是對問題最大的柴油車採取措施。
在指出設立禁燃試點之後,工信部接著表示,“下一步,將抓緊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積極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意味著,雖然制定“禁燃”時間表事宜尚未敲定,但是工信部對於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計劃是不動搖的。這也再次說明了,一方面,推動新能源≠禁燃;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培育不僅是禁售燃油車那麼簡單。我們看見,在政府大力推動和引導之下,中國新能源產業取得了飛躍式的成長,已連續四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累計超過300萬輛,佔全球總量的50%以上。但是也需要看到,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從原來不區分的粗放式財政資金補貼過渡到精細式補貼,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車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剛剛過去的7月,受補貼到期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近兩年來的首度下滑。資料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8.4萬輛和8.0萬輛,環比下降37.2%和47.5%,同比下降6.9%和4.7%;1-7月,實現產銷70.1萬輛和69.9萬輛,同比增長39.1%和40.9%,增速比1-6月略有回落,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有業內專家表示,7月份的新能源首降是一個顯著訊號,補貼退坡將給新能源車產業和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整車和零部件產業將出現“大洗牌”,優勝劣汰的情況會愈發明顯。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暮四(劉小悶)個人微信:musixians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