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大橙子2019-09-05 07:09:48
小土叨叨:最近幾天接連推送了關於幼兒園的內容:
週一的:首發團|分離時不再撕心裂肺,這套親情繪本你值得擁有
週二介紹了一部連王菲都轉發過的國產紀錄片:看哭很多人的經典紀錄片《幼兒園》,哪個場景戳到你?
這兩篇文章都比較側重於入園的心態調整,如何做好準備,緩解焦慮。在留言裡,有朋友提到擔憂在幼兒園的午睡問題。這篇就說說孩子的午睡問題,順便聊一聊各個月齡和年齡段寶寶的白天睡眠情況。
孩子不肯睡午覺?
他可能是真的睡不著
寶寶不午睡怎麼辦?
其實每年的8-9月,都會收到很多關於如何讓已經進入幼兒園寶寶午睡的求助,錄了一個一分鐘的簡單視訊,大體說一下。
午睡問題比較靈活的幼兒園,中午會組織不午睡的小朋友一起安靜地看書或者做做手工。但有一些則相對嚴格,孩子可能因為睡不著、不午睡,被懲罰,堆積情緒問題,甚至厭學。
其實不午睡不代表孩子不乖,一些孩子3-5歲期間(有的甚至2歲多就出現這樣的苗頭),精力充沛,確實能夠支撐不午睡。
午睡消失的訊號表現為:到了一定年紀,午睡很困難,睡了午睡反而晚上入睡困難,入睡晚,總睡眠量減少。
其它跟並覺有關的入睡困難
具體表現為:
並覺是指嬰兒隨著醒睡間隔(清醒時間)的增加,白天小睡數量的減少,也就是某個特定的小睡消失。
主要包括這四種情況 :
在3-4個月左右,不少寶寶會進行4覺向3覺的轉變,就是通常說的3小時迴圈作息向4小時迴圈作息轉變。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常見問題。
媽媽們的感受:
3覺變2覺
在6-9個月期間,大部分寶寶的傍晚小睡會正式消失。
這個並覺的跡象可能更早一些就出現,有些可能5個月甚至4個月就不睡傍晚覺了。
一些睡眠書籍主張超過6個月就放棄傍晚覺,我更傾向於根據嬰兒狀態靈活決定具體何時取消。
一般來說傍晚覺是全天最難的,很難正常入睡的情況,可以增加安撫力度,比如出門睡在推車、背巾裡等。
但一般不要晚於4點半、5點(以7點起床為例),也不要睡太久(30-45分鐘足夠),否則會延遲晚間入睡時間、難度。
傍晚覺不睡,意味著下午醒來到晚上入睡的醒睡間隔變長,有可能出現過度疲勞,所以需提早一些入睡,在這個特殊時期6點鐘即開始睡晚覺也有可能。
和所有並覺一樣,並不會一天就完成轉變,而是有過渡期,白天其它覺短,有可能就能睡傍晚覺,有時候白天都是長覺,傍晚覺就不會睡。
轉變的過程大概是,本來天天都黃昏覺,逐漸可能一週2次不睡黃昏覺,然後逐漸的不睡黃昏覺的情況一週出現3-4次,乃至一週5-6次,逐漸的就徹底消失。完成並覺。
並覺期間也容易出現晚覺入睡困難、入睡不久大哭等現象。但這些變化並沒有那麼可怕,而意味著新階段的到來。這個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我們要放鬆一點看待。
1.上午入睡需要花越來越長的時間或者睡不長
2.上午覺時間變得很長,醒來往往接近正午了
3.上午覺能睡,但睡之後導致下午覺入睡困難或者很晚
作息不同的嬰兒並覺方式也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安排。
A類嬰兒,早上睡得短,長覺在下午(例如,早上45分鐘,下午2小時)。
A類並覺過程一般為:上午覺入睡困難,最終取消,於是下午覺入睡時間提前,且長度變長,成為全天唯一的一次小睡。
B類嬰兒,早上下午睡的時間差不多(例如,上下午各1.5小時)。
B類並覺過程一般為:早覺睡得更長,接近正午,導致下午覺入睡困難,最終取消,早覺入睡時間後延,長度變長,成為全體唯一一次小睡。
2並1一般需要夜間睡眠比較成熟完整,且時間較長。另外1覺的情況,夜間睡眠時間比2覺的長,小睡量則相反。
雖然大原則上,講求不要錯過睡眠時機,但並覺期間,特殊情況特殊處理,要在能夠延長醒睡間隔和不過度疲勞導致難以入睡之間找到平衡,有時候可能會要特地的延長清醒時間。
過程快的幾天,也有長達1個月的,還是需要耐心,起得早就2覺,起得晚可能就只需安排1覺。
靈活應變基礎上,儘量按照新作息來安排生活,睡在合適的時機更為重要,取捨之下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過勞硬抗的狀況,這是正常過程無需壓力過大。
如果1覺過勞的話可能是換得太早,試試早上按時叫醒,保障早覺能順利入睡。
媽媽的感受:
寫在最後
睡眠的時間點、合適的長度是重要的,不該睡的時候睡了,反而有可能導致綜合睡眠狀況的下降,這也是有的大寶寶睡了午覺,反而夜裡會拖延入睡或者睡眠質量不高的原因。
很多媽媽煩惱於寶寶沒辦法在幼兒園午睡,也可以嘗試早上早點起來,讓午覺順利一些。當寶寶實在無法完成時,可以嘗試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一下,也請儘量理解孩子,不要給寶寶過大壓力。
我們期盼規律穩定的生活,當一切被打破時,往往難免焦慮、甚至煩惱。但另一個角度想,其實每一次都是成長的契機:)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