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從來不靠運氣 |【經緯低調出品】

2019-09-05 07:01:00



1000多個日夜裡,負傷2次、放棄1次、練習超過50次,“失敗”的次數數不清。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是《徒手攀巖》主人公Alex Honnold的挑戰日常,但你要說是創業者或是努力實現夢想的人的日常,也完全符合。

 

這兩天《徒手攀巖》公佈了IMAX及巨幕版海報。在這樣的螢幕上看,酋長巖的高度更加直觀,也更加可怕。在2018年的奧斯卡上,這部影片一舉拿下了最佳紀錄長片的桂冠。

 

這部獲獎影片的內容非常簡單,簡單到一句話就能概括完:徒手攀巖家Alex挑戰酋長巖,他成功了。

 

看起來很簡單,拍攝完成足足花了3年。

 

好在,他最後終於登頂,靠著精密的準備,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自己身體心理狀態的誠實認知。

 

回過頭來,很多人問過Alex姿態各異核心卻一致的問題:這麼高,毫無保護措施,也從來沒有人成功過。難道你不害怕麼?Alex很平靜地回答說,不怕——我為這個目標已經準備了很多年,我很明白一切源於執行和準備,所以我沒有恐懼。

 

人們偏愛高光時刻:百轉千回後的柳暗花明,劍客最終揮出致勝一劍。看似奇蹟性的逆轉,大開大合,酣暢淋漓,少有人看到“善弈者通盤無妙手”背後的不懈。

 

正如張穎所說,“這個世界上從來競爭都非常激烈,任何領域一個大機會出現,看到這個機會的往往是一大幫人,這跟其他無數場合的競爭一樣。挑戰極限,不是自殺,是不打無準備之戰。挑戰極限,真正的意義不僅僅來自於登頂的高光時刻。無論是戰爭,商業,競技還是個人層面,道理都一樣,要走出困境或者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需要的都是長時間的投入,而不是某個突發性的,奇蹟般的勝利。很多時候,你都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持續去做一件事情,等候時機來臨時,這要求的是絕對的耐心、清醒與準備。

 

今天我們想從另外一個層面,說說《徒手攀巖》這部阿里影業協助推廣、細藍線影業和經緯中國作為戰略合作加入的片子。我們希望和你一起,不止看到精彩的、別人的故事,也看到自己。外界環境縱然變化無常,“運氣”縱有高低起伏。我們始終相信,那些打贏不可能贏或者很難贏之仗的人,靠的從來不是運氣,而是準備。以下,Enjoy:


高手逆襲,從不靠運氣


△2018年,Alex在TED分享自己的經歷,題為How I climbed a 3,000-foot vertical cliff -- without ropes


不做準備,只憑熱血,那不是挑戰極限,是自殺。
  
在攀爬酋長巖之前,Alex還挑戰了難度也堪稱頂級的“半穹頂”。對於這次挑戰,他坦言當時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當時我還不太清楚如何做徒手攀巖的準備,所以我乾脆就沒有做準備,直接去迎接這次冒險。”
 
結果呢,他僥倖沒死在那裡。
 
挑戰半穹頂的過程,充滿了意外和不可控。爬到610米的時候Alex臨時決定不走前幾天踩點過的路線,從而繞過最難的一部分巖壁。他並不知道這條路是否可行,這個想法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並感到慌張,畢竟錯走一步就是墜入死亡深淵。在登頂的最後一部分,他又遇見了另一個問題。兩天前踩點時候嘗試過的站立點——一個很小的岩石凸起,在沒有安全繩索的時候看起來並不可靠。
  
恐慌的情緒讓Alex的心理防線開始崩塌,再加上山頂上游客們的嬉笑聲,他的心思開始四處遊走。對於單人徒手攀巖來說,這種狀態無疑是致命的,況且還是在整個攀巖中最困難的部分。
 
Alex知道,這樣的好運並不會一直眷顧他。


△2018年,Alex在TED分享自己的經歷,題為How I climbed a 3,000-foot vertical cliff -- without ropes


成功饋贈那些清醒並執行有力的人——有人說,這就是“運氣”。所謂風口所謂運氣,說的不過就是各方面都有準備,才能迎來的勢能罷了。
 
水木BBS上曾經有個很熱門的帖子《規劃你一生的學術歷程——寫給新來的博士生們》,裡面寫了一句很扎心的話:“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是輪不到拼天賦的,所以基本上好好幹大家都能有所成就。”
 
99.9%的人都有一個光明夢想,真正執行力有力的不足10%。任何事認真起來做,一地雞毛是常態。所有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只不過少有人願意真正紮實地去解決問題。
 
人人都在說價值投資,人人都想成為“長期主義者”,但又難以抵禦快速成功的誘惑。這個道理在極限挑戰裡成立,在我們的日常裡同樣不變——向內凝視自己,向外正視外部環境;始終極其渴望,極其敏銳,刻意避免自嗨。
 
創業公司同樣如此。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網紅產品往往爆紅一時,但難以盛極一世。可能是敗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人們最初為社交貨幣買單,但最終他們為產品質量買單”;也可能是在敗在優勢慣性——今天的“紅”,可能是明天找到新增長的一道最大阻礙。我們通常都會設定一個指標來衡量發展,但這個資料的增速如何、質量如何、可不可以持續?如果一切是來自於慣性的優勢延續或是竭澤而漁,那麼終有一天一切將不可再持續。而這一天到來的速度,往往比我們以為的要快。
 
“抵禦風險的最佳辦法,
是不打無準備之仗

 △《徒手攀巖》終極預告

風險面前,慫是人性。克服恐懼,靠的不是控制,是有支撐的抽離。


在極限運動裡,人和自然之間,往往被闡釋為對立的關係,比如徒手攀巖。人們喜歡用“征服”、“戰勝”等等字眼來形容目標完成的狀態。從結果來看,Alex在這部影片裡看起來,恰恰就是一個人定勝天的典型榜樣。
 
完成一個看起來不可逾越的目標,這個過程其實一點也不性感。沒有任何細微的準備是多餘的,特別是對自身的改變。
 
垂直高度高達914米的酋長巖,單單是從底部仰視就讓人覺得害怕,更不要說是從垂直光滑的巖壁徒手登頂了。為了應對恐懼,Alex使用了一種叫做“視覺心像”的訓練方法,在腦海裡一遍遍地模擬攀巖,甚至模擬摔下萬丈深淵的感覺,以此將攀巖中的緊張感平常化,從而使自己不害怕。

△《徒手攀巖》劇照

《徒手攀巖》裡的Alex,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房車裡訓練手指力量,或是攀爬不同的巖壁。就算在腳踝意外受傷的情況下,他都沒有停下來,還是帶著打了石膏的、笨重的腳在室內攀巖館進行練習。
  
正式徒手攀登酋長巖前,Alex前後嘗試了五十幾次帶安全繩的訓練。從酋長巖的頂峰掛繩降下,在石壁的不同段上嘗試不同的攀巖技巧,選擇最為合適的一種然後通過不斷的重複來讓肌肉產生記憶,保證他在沒有安全繩的情況下仍能萬無一失。回到地面上他會記錄這一次的經驗,並且在下一次攀巖前複習上一次總結的經驗。
 
直到挑戰的那一天,他站在酋長巖下,感覺巖壁不再可怕,於是成功了。

△2018年,Alex在TED分享自己的經歷,題為How I climbed a 3,000-foot vertical cliff -- without ropes


Alex的訓練方法總結起來就是嘗試和反覆反覆嘗試,反覆覆盤,記錄要領然後再次嘗試。這樣的方法和創業過程中的“覆盤”可以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創始人說,在贏之前,你要先學會輸幾次。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樣本為100位CEO的資料分析,資料顯示只有5%的人是“一擊即中”,53%在第二次創業時才有所成,還有11%在第五次以後才獲得了一些成績。也許這個樣本的背後指向的就是,是面對機遇和困境,要想熬得過撐得過,來自於時間的積累,也就是反覆練習。
 
坦白說,沒有人不想快速找到最佳路線,但最佳路線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一定是通過無數的練習,無數的修正才能得到。
 
靈光乍現的直覺也許能贏一時,但難以定天下。所謂直覺,很多時候只產生於我們有經驗的事情,或者說通過別的解決路徑得出的一種可以參考的方法。

那些打贏硬仗的人,靠的從來不是運氣而是準備。

“打勝仗就是最好的管理”同樣是這個道理——打勝仗的過程就是練兵的過程。急行軍是一個壓縮式的高壓錘鍊,倒逼所有人成長。但最終有價值的也並不是急行軍本身,是日拱一卒的持續渴望、調適、堅持和自省;是一次次打硬仗中積累下的鐵隊伍、真功夫——兩者構成了基本面的一部分。
 
誠如一開始我們所說的,無論是戰爭,商業,競技還是個人層面,道理都一樣,要走出困境或者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需要的都是長時間的投入,而不是某個突發性的,奇蹟般的勝利。很多時候,你都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持續去做一件事情,等候時機來臨時,這要求的是絕對的耐心、清醒與準備。

這些東西讓我們讓我們敢於直面深淵,卻又不被深淵吞噬,得以在紛繁的變化之前抓住不變的核心價值。一名創始人,一個各行各業優秀的人最大的成功技巧,便是其專注、全力以赴,和即使面對恐懼依然能夠選擇最佳路線的能力。

真的很不容易,但最終也正是這一路上的不容易讓我們成為了自己。

 

我們行動的意志,依我們行動次數的頻繁和堅定的程度而增強,而腦力則依意志的使用而增長。

 ——海倫·凱勒



 

 也許你還想看: 
經緯張穎:如果風暴遲早會來,不如來早一點
這裡,是本期億萬全榜單
北大史上最短畢業致辭,530個字換來9次掌聲
Patagonia:小而美的公司是如何做到行業頂尖的?
走啊,去外太空闖闖——中國商業航天拓荒錄


文章已於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