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洋蔥圈2019-09-05 05:33:07
相信很多小夥伴買車時都要在配置這部分糾結一陣子,雖說“小孩子才會做選擇題”,但有些車型的高配價格,甚至都能買到更高一級別的車型了。所以,相信大多數人買車還是以低配或中低配主。
我當時也是這麼選的,我認為車身、發動機、變速箱等硬體才是一臺車的靈魂,像配置這種“軟體”,實在沒必要升級。
直到現在,我升級了大燈、座椅、音響、多媒體系統、避震等等,這其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
所以,今天咱就聊聊,如何用很少的銀子升級在車的“刀刃”上?
要我說,先升級大燈。目前大燈光源一般是鹵素、氙氣和LED三種,低配車型鹵素燈居多,高配LED或氙氣。鹵素燈的優勢就不說了,秒亮、便宜,其它方面可以說一無是處。
氙氣燈比鹵素強點,但啟動速度要根據高壓包決定,有些是秒啟(5秒內),有些帶解碼的啟動速度就很慢。
我這就是,基本上過200米長的隧道都懶得去開燈,因為直到出隧道燈才完全亮起來,這點還不如鹵素。
至於LED,不論是啟動速度(真秒啟)、亮度還是壽命都是目前汽車光源中最理想的。
還是說回我的吧,為什麼用帶解碼的高壓包?因為從鹵素燈改到氙燈後功率會有變化。比如原廠燈泡是55W,換了35W的氙氣燈泡後電腦會報警,認為大燈故障。
其實這 個問題可以刷ECU或者串聯電阻解決,但那都比較麻煩,而且不穩定。所以我乾脆選了啟動慢(25秒左右)的解碼高壓包。
氙氣燈泡300塊錢(漢雷)一對,解碼高壓包300元一對。這還沒改完,氙氣燈不加裝透鏡那就是“耍流氓”,是對其它交通參與者的不負責,所以,改完氙燈一定要加透鏡!
再插一句,像12代皇冠那種裸氙燈的其實燈碗經過了重新設計,但即便如此,它的車燈還會有些發“散”,比鹵素燈刺眼。
透鏡的選擇其實非常豐富,什麼Q5、Q5小糸(mi四聲)、博世21點、海拉3、海拉5、海拉6等等太多了。我選的是海拉5(2200元),因為遠光效果非常贊,其它的也是各有千秋。
圖價效比的話Q5小糸就很好,光型切線很好看,價格1000元內,這一套下來後,不論是亮度、均勻度等鋪路效果的話,超過頂配原廠燈的問題不大。
另外,支援大燈高低調節的車型改透鏡後依然能調節,通過年檢也不費勁。有興趣的小夥伴點開連結有詳細的改燈教程。
改完了車燈,接下來說說車內改裝。要知道,有些低配車的中控屏還真是“慘不忍睹”,單CD配條屏、3寸液晶屏甚至有的直接給塊塑料板。
不過沒關係,因為網上到處都是安卓中控屏改裝。什麼語音控制、導航、自帶倒車環影、4G流量等功能應有盡有,尺寸也是從十幾寸到特斯拉那樣的30多寸全面屏等等五花八門。
在這主要說說選購和改裝注意事項,首先,品牌,這玩意要什麼品牌?用不著。我用的這套14寸的安卓大屏多媒體系統,到現在都不知道叫啥名字,但是顯示細膩程度、反應速度、功能等等一點不差,哦對了,還支援語音控制。
就是這語音識別系統差點勁,車內聊天時,經常不知道說了什麼關鍵詞就把“她”給撥出來了,這功能我還不會關,也就看在設的是“志玲”版管家,要不,早給它換了。
所以,建議大家選購這種多媒體系統時,還是要以口碑為主,多看看使用者評論。像這種評論的就要小心了......
最好點開“追評”看一看使用者使用一段時間後的真實評論。
至於價格,最好控制在1000-2000左右,再高就真沒必要了,畢竟電子產品價格越來越低,更新速度也日新月異。
像我這個買的時候1400,轉年就停產更新了,新款1000塊屏也更大,看評論也不像我這個那麼“嚇人”了。
再說說改中控、音響這類東西時候的注意事項。首先,所有內飾件改裝儘量在夏天或者室內完成,因為要涉及拆原廠配件,冬天塑料卡扣很脆,非常容易斷裂,如果處理不好行駛中會有異響產生。
另外,原廠配件儘量留好,未來在賣車時換回來。因為原廠件可比什麼改裝件保值得多。
此外,改裝時的施工一定要找有經驗的人來操作,雖說都是低壓電,不會對人帶來傷害,但線路接錯後有可能會造成電腦報錯、短路燒保險絲等等不必要的麻煩。
說完了大燈和中控的升級,接下來再聊聊座椅改裝。先說說座椅材質,市面上常見的有織物、皮革和真皮這幾種。
升級的話一般能改加熱、通風和按摩,還有多向調節功能。個人覺得調節這項沒必要改,手動調好了就幾秒的事。倒是加熱通風什麼的改改還有點用處,尤其是通風,到了夏天絕對不後悔。
加熱通風也分兩種改裝,破拆和加裝。先說破拆,需要拆開原廠座椅重新埋風機、通風面、控制組件、打孔皮革、電熱元件等等。
雖說一套風機、網布等元件網上單買也就大概400元左右,但打孔皮面要重新定製,而且整個施工過程也非常複雜,需要專業的內飾改裝人員施工,綜合費用1500到幾千元不等。
所以我更推薦簡單的加裝辦法,說白了,就是買一套成品坐墊,帶通風、加熱還有通風加熱一體等等,價格在150到600元不等,樣式選擇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車型購買。至於效果,因為原理相同,所以除了外觀不同沒有什麼差別。
而且,除了加熱通風,還有按摩坐墊可選。至於價格,200元~2000多元不等,使用感受也是一分錢一分貨。當然,這種坐墊畢竟是後加裝上去的,除了外觀很違和外,其固定方式也不及破拆改裝那樣的原汁原味。
另外,有些坐墊的面料做工比較滑,行駛中,轉向和剎車時會固定不住身體,大家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畢竟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
改燈、多媒體,還有座椅加熱按摩這幾項,如果都選擇中級別改裝一共5000塊左右,相比原廠動輒加個1、2萬來說還是很有價效比的,而且這類車內改裝也不影響年檢。
不過,還要注意的是,以上這幾種改裝都改動了原車線路,在3年質保期內,如果車輛出現問題,4S店可能會以私改線路不予保修,這點風險大家還是要事先了解下。
好了,關於升級配置就跟大家聊到這了,不知道小夥伴們對音響改裝有沒有興趣,有的話也可以留言哦。
最後,關於買車選什麼配置,你們有什麼經驗或教訓嗎,歡迎評論區討論起來哦~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