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青是我校文學社的一名女生,身材高挑,模樣俊俏,頗有文學天分。由於她的創作引領了文學社的創作風氣,我索性就將我們的文學社更名為“青青文學社”。青青的父母都是殘疾人。青青的父親是個“半語子”,聽力沒問題,表達卻有問題,說話只會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青青的母親先天骨骼畸形,雙腿與腰背都伸不直。每天下了晚自習之後,學校門口都會擠滿來接孩子的名牌汽車,青青的父親卻總是蹬著一輛破三輪車來接青青。青青在校門口快樂地跟老師、同學揮手說“再見”,然後,快樂地跳上父親的三輪車。記得青青讀高一那年,母親節到了,青青所在的班級要舉辦“獻給母親的歌”的主題班會,班主任邀請住在城區的同學的母親來參加班會,青青的母親自然也在被邀請之列。當青青攙著她殘疾的母親出現在教室門口時,教室裡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青青講述了她和父母的故事。她說,健康漂亮的她,一降生就成為父母最大的驕傲,作為他們唯一的寶貝女兒,她願意在成為母親的雙腿、父親的喉嚨的同時,為他們贏得更多、更大的榮耀。有一回,青青的班主任告訴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我們班青青,即便是埋頭寫作業的時候,臉上都帶著笑呢!”聽他這樣一講,我便懷著好奇心,趴到青青她們教室的窗戶上去看——這一看,我捕捉到了一個日後被我一遍又一遍反覆溫習的經典鏡頭。春節臨近了,我去青青家走訪。那是一個十分貧寒的家。我帶給青青的紅色羽絨服成了這個暗淡的家庭裡色彩最鮮亮的東西。青青拉著我的手,流著熱淚說:“老師,這是我長這麼大最好的過年新衣。”青青的作品發表了!收到稿費之後,她居然給我買了一個漂亮的彩鑽髮卡!我說:“傻孩子,幹嗎買這個,多貴呀!”她笑著說:“還給我媽媽買了一個呢!你倆的髮卡是一模一樣的。嘻嘻。”學校組織師生為一個患血管瘤的同學捐款,青青捐了100元。青青的班主任含著眼淚對我說:“這個青青好得讓人無法評價!她家境那麼困難,可為同學捐款卻一點都不吝惜——真是個好孩子呀!”如今,青青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我原以為她高中畢業之後我會很快忘記她,但卻不能。每每提及我們文學社名字的由來,我都要得意地講上老半天,講青青的文章,講青青的家庭,講青青的陽光性格。非但如此,每當壞情緒襲來時,我已習慣了借記憶中青青微笑著寫作業的那個經典鏡頭來撫慰自己——生活,遠沒有壞到讓我們笑不出來的地步,只要你想笑,你隨處都可以挖掘到笑的素材。當我幾乎要被那個虛榮的自我打倒時,我便會提醒自己——想想青青在一輛寒酸的三輪車前快樂地和老師、同學們揮手告別的場景吧。當我的愛快要枯竭了,當我的心生出了怨恨的青苔時,我就戴上青青給我買的那個漂亮的彩鑽髮卡,告訴自己——懂得感恩的心,可以四季花開不敗。

我在對本校高中生做問卷調查時發現,90%以上的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大,沒有幸福感。為了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學習心態,我為他們呈現了下面的兩項研究實驗和一則寓言故事。兩項實驗都源自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一書。其一:有600個6~15歲的學生得到了這樣的資訊——他們不需要再做家庭作業。如果他們不乖,他們就會被罰出去玩;如果他們好好表現,他們則會得到更多的功課。這項實驗的主持者發現,在這個顛覆常規的“遊戲規則”施行短短的一兩天之後,學生們就都選擇了在課堂上好好表現,結果,他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這個有趣的實驗生動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可以改變對學習的態度,把學習看成一種特權而不是責任,那麼,我們不但會感到更幸福,而且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更出色的表現。其二:在一項關於“工作與休閒中的最佳體驗”研究中,研究者指出,人類喜歡休閒多於工作,這是一個沒有爭議的結論。但他們同時也有一些可貴的發現:人們在工作中的“福樂體驗”比在休閒活動中的要多。這種矛盾說明了我們對工作持有偏見,我們常常把工作與痛苦聯絡在一起,而把休閒與快樂聯絡在一起。換句話說,多數人都具有把工作中的積極體驗負面化的傾向,這樣,我們自己就不自覺地制約了自己獲得幸福的潛力。還有一個在歐洲流傳甚廣的寓言。有個人死後來到了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麼需要嗎?在這裡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餚,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這個人聽了以後,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嗎?一整天他都在品嚐所有的佳餚美食。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於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一份工作做嗎?”他沒想到,他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裡唯一不能為您做的。這裡沒有工作可以給您。”這個人聽後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乾脆就留在地獄好了!”那位侍者溫和地說:“您以為您在什麼地方呢?”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幸福,我姑且將它命名為“深度幸福”吧。它的外面往往有一層厚厚的蔽障,不把這層蔽障去除,你很難發現幸福的真面目。中國有個成語叫作“畫地為牢”,厭倦學習、詛咒工作的人最擅長的就是畫地為牢式的自囚。學子走向知識,職業人走向創造,說起來是多麼有詩意、有價值的事,但是,身處其中的人就是認識不到這一點,因而不可自抑地淪為了自己的囚徒。由於不曾認出身著迷彩的幸福,就悲哀地以為自己遠離幸福,於是,自救式的逃避與自贖式的追尋成了一種伴隨終身的心理狀態。“溺水模式”,這個說法也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提出的,他把那些將學習與工作當成噩夢的人形象地比喻為痛苦的溺水者,說他們具有從痛苦中解脫的強烈願望,而一旦解脫,便會把那種舒適誤認為是幸福。其實,那哪裡是能帶給你真正的“福樂體驗”的幸福呢?這一回,你又錯認了幸福。《菜根譚》中有句妙語:“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我想,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大概不會太多吧?只有當學習被設定為一種特權時,當工作成了地獄中難覓的珍寶時,這時候,心靈的眼睛才努力睜開,瞥見了幸福那本真的容顏。深度幸福,是人生筵席上的一道滋養靈魂的珍饈,讓我們在感念中悉心享用吧。
【文章來源:摘編自源創圖書《教師的深度幸福》(張麗鈞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標題為小編自擬】
招募令丨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聯盟歡迎你
《教師博覽》兩大學習自組織,歡迎加入,益處多多
以下點選可閱
熱忱歡迎愛讀書的老師、校長、局長加入“教博讀書聯合會”
招募令丨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聯盟歡迎你
《優秀教師的成長》
三關叢書
探尋優秀教師的成長祕密
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用書
方心田主編
策 劃:源創圖書
出 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 : 978-7-300-24539-3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定價:全套共三冊115.8元;
博覽書屋微店價:全套92.60元(包郵)
另有
《優秀教師的成長》(三冊)主編簽名本
《教師博覽》精華本(兩冊)主編簽名本
均全款包郵,附贈最新期刊
欲購以上圖書,請進【博覽書屋微店】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或者掃一掃,
就可以買你想買了!

謝謝你!好再來!

2019年《教師博覽》,一定給你新感覺
《教師博覽》郵發代號及定價: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創版44-76,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10元/期,120元/年。
————————————————
《教師博覽》,教育品牌!
歡迎關注公眾微訊號:jsblzzs
本微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如喜歡,歡迎推薦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新增小編微信jsblbj2019、本微信QQ群
521925629,以推薦您認為的好文章。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