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任校長,就要換一套理念?別讓換校長成為一種傷害!

2019-09-04 17:12:53



編 者 按


“新校長,新氣象,新理念”,有時候未必全是好事。學校發展過程中,每個半途而廢的辦學理念背後都是學校的一道道“傷痕”。


這樣的困境真的無法破解嗎?校長換屆因何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新舊校長換屆如何順利過渡?對此,校校蒐集整理了一套經驗方法,面對即將到來的9月開學季,希望能給您提供更多管理新思路。


每年的9月,全國的中小學都會出現一種新景象,即頻繁更換校長。最近幾年,這種現象已經成為新學期的固定節目了。校長換了,理念要換嗎?學校以前固有的模式需要換嗎?



太頻繁更換校長,學校“傷不起”


2017年,山東某地一個區就集中換了30多所學校的校長;上海有200多所學校換校長。北京今年更是出現了新校長頻繁變動。某區就出現了40所學校更換校長。另一區新換了45位校長和園長。


學校更換校長,不外這幾種情況,第一是老校長退休,如北京一零一中老校長郭涵退休,原海淀教委主任陸雲泉擔任新校長;朝陽外國語學校的老校長郝又明不再任校長,將由林輝擔任朝陽外國語學校校長。郝又明今年84歲高齡,1998年創辦了朝陽外國語學校,擔任校長職務20年了。目前,朝陽外國語學校是朝陽乃至北京一所名牌學校。


校長輪崗,北京兩所示範高中互換了校長。此外還有新成立的學校。


除了正常退休和新成立的學校,那些頻繁更換校長的學校頻繁更換校長有什麼依據?


根據規定,校長、副校長每個任期一般是三至六年。同一崗位任職不超過十二年。這項規定突破了事業單位3至5年,不超過10年的限制。最為重要的是,明確提出經批准後可適當延長任期,培養教育家型的校長。


在北京,不乏這樣的校長,例如人大附中原校長劉彭芝,十二中原校長李有毅,任期均超過了12年。同時提出了交流輪崗制度。有位校長告訴我,之前一點訊息都沒有,突然找談話,把他從這所學校調任到另外一所學校。


這幾年,校長輪崗,導致新校長走馬上任比較頻繁。不僅在北京,在京外亦是如此。學校頻繁更換校長,到底是弊大還是利大,很難定性。一個企業頻繁換一把手,這個企業肯定很危險。如果一所學校頻繁更換校長,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隱憂呢?


實際上,教育實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教學理念從提出、實踐再到教育成果,需要一以貫之的執行,一個校長來了,提出一個理念,轟轟烈烈搞了幾年,還沒有任何成效。換了一個校長,又提出一套理念,沒幹多長時間,他也離開,又來了一位新校長。


如果長期以往,校長的職業將面臨浮誇和表面化現象,沒有多少校長會踏踏實實鑽研教育理念問題,任期結束,就會換崗。如此這般,怎麼能培養出拔尖創新人才?


學校和事業單位是有區別的。一所學校兩三年換一個校長,這所學校即使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學校,過不了幾年,教學質量也會大滑坡的。校長剛把學校摸清情況,老師剛剛熟悉校長的理念,換了一任校長,一切從頭開始。一所學校和校長有很大關係,如果校長頻繁更換,有哪個校長會在任期內埋頭搞教育?


校長該換還得換,但換的太頻繁,還是有問題的。



換校長是一門大學問,實踐中利弊兼有


學校更換校長,究竟對學校產生什麼影響?可謂是因人而異,有的因此迎來發展新契機,有的卻導致發展受阻,特色中斷。縱觀現實情況,這樣一些案例引人深思:


某校校長是大師級的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他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大興科研之風。在周邊學校加班加點地抓教學、抓成績的環境裡,他要求教師以科研的角度對待課堂,以反思的眼光對待教學。每週,他都會組織學科教師學習科研理論,剖析教師的課堂教學,指導教師的論文寫作。


幾年下來,這所學校的每位教師都會寫文章、都會評析課堂,最主要的是學生的成績越來越好,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發展越來越好。老校長調走了,來了新校長。


新校長是一位理科教師,他不習慣寫寫說說,於是,他取消了堅持幾年的科研論壇活動,代之以讓教師在自修課上進課堂抓成績,自此以後,也就很少看到教師聚在一起研究教學了。也真奇怪,教師進課堂的時間多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反倒是停滯不前了。慢慢地,這所學校也“泯然眾人矣。”


再看,某校長在赴任新學校之初,全面瞭解了任職學校的基本情況,有意在校園文化的發展方面做點文章。看到學校高大巨集偉的建築,他萌生了掛文化條幅來裝點校園的想法;看到教室外面光禿禿的牆壁,他想讓牆壁說話;看到校園廣場中間“希望-騰飛”的雕塑,他產生了把雕塑移動位置的想法。


他心裡想,都什麼年代了,還把這個上世紀的“希望-騰飛”雕塑放在校園的主要位置,要與時俱進,要適應時代潮流,於是,他把那個雕塑移到了校園一角的樹叢底下,在原來的地方花重金新置備了新的雕塑。


沒想到,雕塑搬動後沒多久,就迎來了畢業20週年的校友聚會。那些校友看到他們曾經引以為榮的雕塑縮在校園一角,寄居在樹叢裡,心裡很不好受,問校長:難道“希望-騰飛”不再是學校的發展目標和學生的追求了嗎?接任校長漲紅了臉,解釋了好一會兒,校友們還是無法認同他的觀點。前任校長對此事也頗有微詞,離職後對學校做法不屑一顧。


與上述兩例不同,某校前任校長在任期內,根據新課程實施的特點,以勞動技術教育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時間,專案學習成了該校的一個特色,在全市的初中學校中聲名遠揚,學校因此被列入中德勞動技術專案合作學校。


繼任校長到任後,既沒有放棄“專案學習”,也沒有停留在“專案學習”上。他組織申報了“以專案學習優化農村初中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這個省級課題,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使專案學習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抓手;他在傳承學校“專案學習”的基礎上,適應教育轉型的形勢,適時提煉了“習得教育”的學校文化特色。


應該說,“習得教育”來自於“專案學習”,後者對前者既有傳承,又有發展。“習得教育”比“專案教育”更能鼓舞師生士氣。一時間,既承載傳統又思考創新的“習得教育”,成為這所農村初中學校發展的重要基石,大大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有效提升了學校教育的文化品位。



不能換一任校長,改一套章程


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風格,不是某個校長某個領導一時心血來潮杜撰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經過歷史的沉澱,日積月累自然形成的。她是一個學校整體的強勢素養的外在表現,是學校師生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協調發展的結果。


她也一定是被這個學校的全體師生親身感受並具文化認同,以及被一定的社會層面所公認的一種風格,她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也一定具有強勢的智慧和獨特之處。所以說,要使一個學校能能稱之為特色學校,不經過幾代、十幾代師生們的努力是很難辦到的。這大概也是平度新市教育局長所說的“持之以恆”的道理。


當一個新校長走上馬上任後,需要有一種開拓進取的心態。有這種心態非常可貴,但更需要的是沉下心身,研究和繼承前人的經驗,開拓和發展未來的事業,少一點盲目決策,多一點實幹精神,在打基礎上把文章做實做足。形成特色的漫長沉澱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境界,是要將學校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充分溶釋到教學各個環節,內化到師生的心靈,使之認同、順應、增值的,沒有捷徑可走。


現行體制下一個和尚一本經的現象在整個社會都比較普遍。短期行為,急功近利,換一任領導,改一套章程,後任不認前任的事也非個別。某個領導上臺,綠化城市喜鬆杉,就剷平林地換鬆杉。換一任領導喜銀杏,又拔掉鬆杉換銀杏。再換一任領導喜草不喜樹,就拔掉樹木改草坪,此類勞民傷財的事情老百姓很反感。如進入教育體系害處更甚。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可不能像“換樹”那樣,今天一套特色,明天一套新規,來回折騰,誤人子弟。



新任校長如何做好在繼承中創新?


一任校長的任期總是有限的,接任校長怎樣才能協調好和前任校長的關係,看待前任校長的管理方式呢?江蘇吳江盛澤一中校長金坤榮認為,接任校長要注意以下三種情況: 


繼承,不丟棄有價值的做法 


現在很多校長都喜歡在廢墟中重建,總想推翻歷史,使學校在自己的手中得到重生,這種忽視傳統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歸零’,是低水平的行為。


對於這種現象,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痛陳其弊。每位校長都有自己的管理思路,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前任校長的管理中,總有可以繼承的東西,對此,接任校長要亮明繼承的觀點,樂於、敢於接手有關工作。


領導班子一換,套路就變,工作就改,這永遠是從“歸零”開始,永遠只能停留在山的半腰,不可能到達山頂。前任校長的管理經驗,是一筆特定的財富,是一項獨特的資源。只有傳承好前面的做法、措施,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創造出今朝的管理輝煌。 


繼承,不冷淡有影響的物件 


接任校長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要注意瞭解前任校長所作所為的背景,注意瞭解某些事情的影響,尤其是前任校長特別經辦的那些在校園中具有突出地位影響的“物件”,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引領某種潮流。


對此,接任校長要謹慎操作,使這些物件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影響力能為我所用,助力學校發展。接任校長不能因為以前的傳統、以前的物件已經過時,就把它們清出管理視野,把它們移到角落。


事實上,上述案例中,如果接任校長能將新景觀與老鵰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學校發展一脈相承,那麼校友們就能在感念舊雕塑的同時,凝望著新景觀,讓校友們在懷舊的同時,感受到學校發展的脈動,就不會發生上面的事情了。


繼承,不固步有活力的創新 


今天一個新點子,明天一個新思路,看起來熱熱鬧鬧,實則很難形成自己的個性。繼承創新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合理取捨,是對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發展。沒有繼承,發展就失去了基礎;沒有創新,發展就失去了活力。該校緊扣學校實際、緊扣學校資源,繼承前任校長管理工作中好的做法,並在繼承中有所創新,逐漸完成了從“專案學習”到“習得教育”的文化特色的轉型發展。


據說,某新校長在前任校長堅持的“科技創新”特色的基礎上,發展性地提出了學校“創意教育”的特色,受到了師生的歡迎,更贏得了前任校長的好評。只有很好地繼承,才能更好地創新,才能植根於歷史傳統,促進學校發展。 


總之,校長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學校辦學,就是傳承與創新的不斷交替,接任校長要繼承好前任校長的傳統優勢,做到繼承不丟棄、繼承不冷淡、繼承不固步;既要尊重歷史,做一名“薪火傳遞者”,又要不斷滲入現代理念,做一名“時代弄潮兒”。天時地利人和,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譜寫出學校理想教育願景的嶄新篇章。 


對於學校換校長這件事,您怎麼看?學校文化如何做好繼承與創新?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招募令丨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聯盟歡迎你


來源:

中國網教育頻道

投稿請聯絡編輯郵箱:

[email protected]


《教師博覽》兩大學習自組織,歡迎加入,益處多多

以下點選可閱


熱忱歡迎愛讀書的老師、校長、局長加入“教博讀書聯合會”


招募令丨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聯盟歡迎你




《優秀教師的成長》

三關叢書


探尋優秀教師的成長祕密

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用書

方心田主編

策 劃:源創圖書

出 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 : 978-7-300-24539-3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定價:全套共三冊115.8元;

博覽書屋微店價:全套92.60元(包郵)


另有


《優秀教師的成長》(三冊)主編簽名本

《教師博覽》精華本(兩冊)主編簽名本

均全款包郵,附贈最新期刊


欲購以上圖書,請進【博覽書屋微店】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或者掃一掃,

就可以買你想買了!

謝謝你!好再來!


2019年《教師博覽》,一定給你新感覺

《教師博覽》郵發代號及定價: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創版44-76,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10元/期,120元/年。

————————————————

《教師博覽》,教育品牌!

歡迎關注公眾微訊號:jsblzzs

本微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如喜歡,歡迎推薦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新增小編微信jsblbj2019、本微信QQ群

521925629,以推薦您認為的好文章。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