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的 Vintage Year | 42章經

2019-08-17 19:37:06




好酒是看年份的,也就是所謂的 Vintage Year。


好的年份,陽光好、溫度好、葡萄產量充足又飽滿,釀出來的葡萄酒就更加好喝,所以千萬別誤會說 Vintage Year 就是年份越久越好。


有人說,人也是要看年份的,機構和公司也是要看年份的。


那 2B 和 2C 的創業專案與投資軌跡是否也有不同的 Vintage Year?到底 2B、2C 投資有沒有優劣、時機之分,裡面又能不能找出什麼規律?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看到了 KPCB 合夥人 Eric Feng 的一篇非常有趣的分析:

              

如上圖所示,對比 2B 類公司和 2C 類公司上市公司的數量,從 2000 年到 2019 年,除了 2002 年、2003 年和 2009 年外,2B 類公司上市的數量明顯更多,且在過去 20 年內,2B 類公司上市總數是 2C 類的 2.3 倍。

 

把這個表拆分為兩個十年來看,2000 到 2009 年,每年大約有 15 家 2B 類和 5 家 2C 類公司上市,比例是 3 : 1。2010 到 2019 年,每年上市的 2B 類和 2C 類大約是 17 家和 8.5 家,比例為 2 : 1。

 

和 2B 類公司相比,2C 類公司後十年比前十年成功上市的數量增加了 50%,但仍然是明顯更少的。

 

數量分析完了,我們再來看看上市時的估值差異如何。




如上圖,除了 2003、2006、2018 年三年,2C 類企業的平均估值都高於 2B 類。過去二十年中,2C 類公司上市時的平均估值是 30 億美元,是平均估值為 13 億美元的 2B 類的 2.3 倍。

             

同樣,我們也把上圖拆分為兩個十年來看。在第一個十年間,2C 類公司平均估值是 2B 類公司的 1.5 倍,而第二個十年間是 2.7 倍。在第二個十年內,相較於 2B 類公司,2C 類公司平均估值增加了 80%。

 

簡單來說,上市的 2B 類公司數量成倍多於 2C 類公司,而 2C 類公司上市時的估值成倍高於 2B 類公司。

 

這就很像棒球比賽中的兩種策略,一種是追求安打,平穩上壘、穩紮穩打,一種是追求全壘打。

 

在棒球比賽中,擊球員如果能在擊球之後上壘,那麼這次擊打就被稱為「安打」,如果擊球員能上二壘、三壘,甚至跑回本壘,這次擊打就被稱為「多壘安打」或「全壘打」

 

所以,投 2C 公司成功率對應的是多壘安打率,投 2B 公司成功率則對應的是打擊率。也就是說,投 2C 勝率更低但潛在回報更高,投 2B 勝率高一點但回報低些。

  

其實,這就類似我們都很熟悉的馬太效應,即在投資組合中,小部分好公司往往會帶來整個組合大部分的回報。


通過上面這些資料分析,我們又一次印證了這個效應,並且還明確看出來這個效應在 2B 和 2C 投資中不同的展現。

 

2C 公司往往是小部分公司中的佼佼者,尤其是那些包攬下整個品類的公司,Eric Feng 把這一規律稱為 consumer outlier investing theory。

 

所以,至少從這些上市公司的資料來看,投資 2B 企業似乎更要追求投中的次數,而投 2C 則要追求能投多大的專案,也就是更符合傳統美元基金的思路。

 

那麼,怎麼衡量投資 2B 中的「投中」,又怎麼衡量投資 2C 專案的大小?

 

先來看 2C 企業的兩組資料。

 

首先是 2C 獨角獸創立時間,我們可以根據創立時間推出 2C 企業跑出來的時間。

 


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成立於 2009 到 2013 年間的 2C 獨角獸遠多於其它年份,這代表著,2009 到 2012 年是 2C 賽道創業的黃金時代。在這段時間內,大量優秀的 2C 企業誕生了。

 

但同時,2013 之後,線條嚴重下滑,也就是說,2C 賽道創業進入了艱難時期,2C 創業公司能跑出來成為巨頭的概率從 2013 年起越來越低

             

而回到剛剛那個估值圖,如下圖,2018 年開始,2C 企業在 IPO 時的估值卻一飛沖天。

              

創業艱難,估值卻飆升的現象其實很好理解。

 

雨果曾說:“What is history? An echo of the past in the future.” 


歷史是來自過去的回聲。

 

IPO 相關資料是滯後的,2018 年之後這波 IPO 的 2C 公司大多創立於 2009 到 2013 年黃金時代之間,一飛沖天的 IPO 市值資料實際上是黃金時代在近十年之後的「黃金回聲」。

 

因此,判斷投資 2C 成功概率高低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看能否趕上黃金時代,也就是能夠跑出來的 2C 公司的數量。


也就是說,做投資真的是有 Vintage Year 的。 


我們再來看下面這張表,其中紅色虛線表示 2018 年 7 月的 2C 類獨角獸數量以及這些獨角獸的創立年份,藍色表示 2019 年 7 月的同一資料。


舉個例子,2018 年 7 月的 2C 獨角獸大概有 22 個是在 2012 年創立的,2019 年 7 月的同一資料是 27 個左右。

                         

相比 2018 年(紅色虛線),在 2019 年的資料(藍色實線)中,2009 至 2012 年間 2C 企業的「黃金時代」更加明顯。

 

但同時,2019 年的資料中也出現了另一個小高峰,即成立於 2015 年但在 2019 年成為獨角獸的 2C 企業數量突增,Allbirds、Lemonade 和 Letgo 等都屬於這一批。

 

而又因為 2016 年創立的 2C 類公司到現在還不算成熟,所以我們看不清 2015 年的資料到底是一個異常值,還是一波新高峰。


當然,人們肯定都會期待這可以是一波新高峰,畢竟勢比人強——好的環境造就好的公司、好的公司成就好的創業者、好的創業者背後才能誕生好的投資人。


所以說,不同年份入行的投資人,會有非常不一樣的結果。相信只要是所謂的圈內的投資人,都會對這個結論有所感知。


有趣的是,曾經聽一個投資大佬說,他們不願意投資週期性太強的行業,但投資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個週期性行業。


當然,大的週期可能也很少有人能躲得過去,寫到最後,我想到了曾經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軼事。


據說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格曼的一堂課上,有人問他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在經濟危機那幾年畢業的大學生,要花費多少年的時間,才能趕上經濟繁榮期畢業的大學生。


而克魯格曼給出的答案是:


Almost Never.



唯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有一個好的 Vintage Year。



參考文章:

http://medium.com/@efeng/why-the-ipo-market-for-consumer-startups-is-stronger-than-ever-and-will-it-continue-7b6267f55970








42章經

思考事物本質


已同步到看一看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