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什麼時候才算變老?

2019-07-11 18:16:13

音樂資源載入中...

 

1.

看了一個帖子,嚇了我一跳:帖子上說,20後出生了。20後會怎麼看我們90後呢?嗯,就跟我們看60後那樣。


這時光,真殘忍。


我趕緊想了想,我是怎麼看60後的,忽然愣住了。


因為我腦子裡並沒有一種特定的形象,相反,在我腦海裡出現了兩種人:


一種逢人便教育,見人就批評,自己大腹便便,高高在上,不學習不鍛鍊。


另一種風度翩翩,和年輕人做朋友,好學鍛鍊,謙虛微笑,還一直奔跑。


這兩類人,都是六零後。


但是他們截然不同:第一種,已經老了。第二種,依舊很年輕。


因為人和人不能用身體年齡來區分,更不能用十年十年的劃分,人和人的區別,有時候比人和動物還大。


所以,等20後長大,他們是不是也會這麼一分為二地看我們這代人呢?


當然會。


我想,至少我要努力做到,讓這代長大的孩子,在幾十年之後,能喜歡我,而不是討厭我。

 

2.

我想起我的父親。


爸爸在部隊呆了二十多年,自主擇業後自己決定進入保險公司。


從高高在上,到有求於人。一晃,他在這個行業呆到了今天,今天一算,也快二十年了。


這二十年,他每天鍛鍊,每天學習,直到今天,竟沒什麼白頭髮。他考過了保險人資格證,考過了許多年輕人都沒有通過的考試,要知道,他已經六十多的身體年紀了。


前些日子陪爸爸參加他的同學會,看到一群頭髮斑白的人在那裡指點江山,他們一邊喝著酒,一邊吹著自己這一生。爸爸呆了一會,就帶我走了。


遠處一看,父親像是他們的學生,而這些人比他老太多。


這些年我時常跟父親走在街上,別人告訴我,你哥看起來真帥。我又自豪又沮喪。


但父親教會我很重要的價值觀:永遠要學習,才不會老。


雖然我們無法阻擋時光流逝,但我們可以讓心靈保持年輕啊。

 

3.

我一直不太喜歡把人分為幾零後,那種分法,只是生理的分割,並不合理。


我見過很多二十多歲卻從不學習的年輕人,也見過六十多歲還在路上奔波的長者,前者已經老了,後者依舊年輕。


前些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相見恨晚的知識想跟年輕人分享。一條評論印入眼簾:


不要相信太多實際上能力level不高,但是年齡很大或者長輩的話,尊敬他們,但不一定要相信太多“老人言”。你需要想想,是他們的想法把他們活成現在的樣子,除非你願意像他們那樣活著,不然,就去尋找自己的路。


同理,也不要相信每個年輕人未來都是有希望的。很多年輕人一眼就能望到頭,等他反應過來時,早已就來不及了。


就像那句話一樣:二十多歲死,八十多歲埋。


4.

所以,人到底什麼時候才算變老呢?


這些天我還在閉關,看了很多講年輕人的書,也看了很多長者的故事,我得出的答案是:不學習的時候,不進步的時候,人就開始老了。


曾經看過一種說法,特別有道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巔峰時刻,也叫高光時刻,你什麼時候最巔峰,自那之後,你的生活就是變老的開始。


就比如我的一位從北大畢業十一年的朋友,他的微信、微博、甚至所有的社交媒體上還寫著PKU XXX,我知道,他已經老了。


一個人已經從學校畢業十一年,還在把自己高考時的巔峰狀態作為人生名片時,他之後的日子,也就只剩衰老了。


還有一位朋友,畢業十年,還在一次次提及自己當年XX比賽的冠軍,而這個牛,已經吹了十年。


輝煌時刻已過,剩下的,就只有衰老了。


當然,人可能也會辯駁,那誰都是這樣啊,每個人都會走下坡路啊,人怎麼可能一輩子都在巔峰時刻啊?


其實不然,這麼兩種方式可以讓人減緩衰老:


第一,  尋找一個偉大的目標,用一生完成。


當然這個目標要足夠大,大到許多人一看到你都覺得太好笑了,比如你要改變世界。


當你的理想被人嘲笑時,是好事,但記住別被別人的眼光左右,別被別人的的評價綁架,更不要拿自己的青春為別人的言論買單。


埋頭去做,一點點靠近它,放心,所有笑的人,最終都會笑不出來的。


只要你的目標足夠大,你需要一生的時間完成,你就永遠在路上,就算皺紋長到臉上,至少不會出現在心裡。


第二,做一件持續升值的事情,直到永遠。


許多職業都具備這樣的特點,比如作家、比如老師。


越往後,你的職業越值錢,隨著你的讀者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多,你的巔峰時刻永遠是在明天。


當你的職業隨著年紀越來越值錢,你也就很難衰老了,至少內心深處是這麼回事。

 

5.

但不知道你是否發現,這兩條防止衰老的方式,都需要一個人具備這麼一種能力:遠見。


我曾經在《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裡寫過一篇文章叫《遠見的力量》:當一個人的眼睛像探照燈一樣,照耀著遠方,他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人到了三十歲,應該多考慮考慮未來的事情:這件事在十年之後,會成什麼樣?這個職業在我四十歲的時候是加分還是減分?這份工作在我老年時還能不能做?


換句話說,你做的這件事,是短期獲益的還是長期收益的?你玩兒的是有限遊戲,還是無限遊戲?你是看著現在,還是盯著未來?


前些日子在高鐵上讀完了《褚時健傳》,雖然他跟我不是一個年代,但特別震驚於他的每個決定,都給自己設定一個三十年的盤。每件事他都提醒身邊的同事:多考慮考慮以後,別總是盯著現在。


就算他出獄時,還把哀牢山上的農場包了三十年,那個時候他已經70多歲了,雖然很多人都說他活不了那麼久,但在他85歲的時候,東山再起,成為億萬的“橙王”。


讀完這本書後,我在網上搜索了褚時健的照片,他頭髮雖然斑白,卻鶴髮童顏,看不到一絲蒼老。


在上海電影節,我見到了一直很崇拜的閻建剛導演,他和宋方金老師剛殺青了《甜蜜》。一個夜晚,他一直在調侃自己的頭髮是染成白色的,每一個見解和包袱都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一個晚上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轉到第二場時,導演喝了一杯酒,說他還準備下一部電視劇,說他還準備做點其他有趣的事情,說他其實是1959年的……瞬間,把我震撼了。


因為竟然他比我父親年紀還大一歲,但我卻完全只能感受到他的青春。


所以想說:在路上的人,不會蒼老,一直在進步的人,也不會衰老。


就像我們,都還年輕著,而且,那是必須的。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