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鹿先生2019-06-19 15:32:25
文/阿鹿
1
這兩天,朋友圈裡一篇文章,被瘋狂轉發,攪得微信裡一片惡臭撲鼻。
文章的名字叫做《今天,景甜贏了,袁隆平輸了》
為什麼景甜贏了呢?
因為:“景甜宣佈分手的微博,又迅速登上了熱搜。短短4分鐘,就有近2萬人轉發,5000多人留下了評論。”
為什麼袁隆平輸了呢?
因為:“景甜宣佈分手的今天,官方釋出了袁隆平種植海水稻、開耕鹽鹼地的訊息。這是一個戰略性的科研攻關,關乎13億人的糧食安全。但無人關心、無人過問。”
按照作者的說法,更直接的說,景甜的轉發量高,袁隆平老先生的轉發量少,所以,袁隆平輸了。
輸贏的衡量,全在微博資料上。
可是微博資料,真的能用來判斷一個科學家和一個明星,到底哪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重要嗎?
好,就算能。那我們來看看資料。
2
這個是景甜的微博,粉絲2231萬。
點進微博裡看。6月9日分手這條,截止到本人撰文時(6月12日),轉發量是8.8W。
再看看臨近的幾條微博,轉發量分別是3.4W,3.3W,3.9W。基本上都是幾萬的量級。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釋出袁隆平先生相關訊息的這個博主。
在《今天,景甜贏了,袁隆平輸了》一文中,作者聲稱,袁隆平老先生的訊息是“官方釋出”的。然而這個博主實際上並不是哪個政府部門或者官方機構,只是一個軍事博主,視訊自媒體。
名字叫做,軍人之家,粉絲316W。
這個316W,其實也大有貓膩。大家不妨去微博搜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博主平時釋出的內容,大多隻有個位數的轉發量。
這說明什麼?說明該博主在微博的影響力,簡直是微乎其微。
更有趣的是,景甜釋出分手訊息,是在6月9日,而該博主釋出的袁老先生相關內容是在6月6日,和景甜分手壓根就不是同一天。
而作者原文這樣寫道:
明明是時隔三天有餘的事件,強行被作者說成是同一天。作者為了把景甜和袁老先生做對比,真的是煞費苦心。
好的,我們就假裝,三天的間隔不長,可以忽略不計,當作是同一天發生。
那接下來,我們看看袁老先生這條新聞的資料。
4032個轉發,3794條評論,5.2萬人點贊。
什麼意思?
看看這個博主平時的資料就知道了,我選取了同樣是6月6日發表的內容,三項資料分別是12,6,107和6,7,139。
4032,3794,52000。
12,6,107。
6,7,139。
袁隆平老先生的這條新聞,是該博主平時正常資料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有餘!
這麼高的資料,之所以還是被文章作者拿來說“袁隆平輸給了景甜”,我覺得更多的原因在於,釋出訊息的博主,既不是什麼官方新聞,又不是什麼流量大V,他只是個平時發內容少有人看的博主而已。
而袁老先生這條新聞,是該博主的閱讀最高紀錄。也就是說,非但不是沒有人關注,恰恰相反,它的關注度,是平日裡的千倍級,
這樣超水平的資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網友對袁老先生的重視程度嗎?
2
其實,掰扯上面這些資料,我覺得意義不大。
因為袁隆平先生對我國乃至世界作出的貢獻,是沒辦法衡量的。即便是有辦法衡量,也絕不是用微博轉發量這種虛無飄渺的資料。
我不知道作者把科學家和明星演員,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一起放到微博轉發資料上來做對比,到底適合居心。
但是他這個寫作套路我很熟悉,前陣子出現的“范冰冰贏了,崔永元輸了”,和這篇文章,簡直是一個路子。
“景甜贏了,袁隆平輸了”,同樣的文章還可以寫成,“景甜贏了,華羅庚輸了,錢學森輸了,鄧稼先輸了。”
只要作者想要誰輸,那誰就輸定了。
科學家跟明星比流量,這種比較的方法,和秀才跟官兵比文采,廚子跟農夫比廚藝,男人跟女人比力氣,沒多大的差別。
不是一檔子事兒,就不要往一起參合。
從始自終,沒有人忽略科學家的偉大,沒有人忘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對世界人民作出的貢獻,但是這種偉大和貢獻的衡量標準,並不是微博轉發量比不比別人高。
3
作者還提到了高考,提到了青年人的選擇。
可什麼是正確的選擇?
我覺得正確的選擇,不是作者鼓吹的,把科學家和明星做比較,然後讚揚科學家,貶低演員明星。而應該是尊重各行各業,不輕易混為一談,更不能亂棍打死。
科學家為了國家科技發展兢兢業業,值得我們年輕人豎起大拇指。
但明星演員,演好自己的劇目,為國人呈現出優秀的文藝作品,也同樣值得我們讚揚。
為什麼總是有博主喜歡鼓吹“英雄枯骨無人問,明星家事天下知”這種言論?為什麼他們誇獎科學家的時候,總喜歡把明星的名字帶上罵一罵?
因為他們知道,高歌科學家,可以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情。而罵一罵流量明星,就可以把這種情懷,不正當的激化。
從而大家就容易被帶動情緒,轉發他們的文章,給他們帶來不菲的流量收益。
最後,景甜輸了,袁老先生輸了,所有讀者都輸了。
誰贏了?
贏得是那些為了流量,煽動大眾的無良作者。
他們贏了。
4
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在茶餘飯後,談論明星八卦,這是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事情。
而在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在無數個科技創新的崗位上,大家自然關心的是科技,是創新,是民生大業。
這是一個自由的社會,中國人有言論自由。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地點,我們可以選擇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但是或許這篇文章的作者,和我們不一樣。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們滿懷愛國熱情,娛樂八卦從不入眼。
在和朋友吃飯聊天,在酒吧喝酒,在KTV唱歌,在上網刷微博發微博的時候,他們的畫風一直是這樣的:
“喂,你知道嗎?今天袁老先生種了個XX水稻,產量很高的。”
“對呀,我知道呀,我還聽說,我國發射了個XX衛星,超級厲害呢。”
“今天我超愛國。”
“真巧,我也是。”
今日作者:阿鹿先生,專欄作者,愛自由的單身教主,文字和聲音總有一個你會喜歡。微博@迷路的鹿先生,公眾號:阿鹿先生(ialu2016)
往期推薦:人生滿分是100分,高考佔多少?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