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這個世界,究竟瞭解多少?

2019-06-18 05:09:51


2013 年,由瑞典教授 Hans Rosling 發起的 Gapminder 基金會,啟動了一個專案,叫做「無知」(Ignorance Project)。


無知專案採訪了全球各地區的學生、教授、學者,讓他們回答一系列關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 —— 比如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是多少、有多少人能夠用電,等等。他們發現:許多人的正確率還不如黑猩猩 —— 也就是隨機選擇答案。


這也許能說明一件事情:我們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有時候似乎並不那麼瞭解。


想一想:你所知道的關於世界的「常識」和事實,是不是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我們所接收到的一切資訊,來源於媒體、社交媒體和身邊的圈子,但經過他們重重篩選、轉述、呈現和解讀之後的資料,真的能完整反映客觀的世界嗎?


這就是李普曼所說的「擬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被困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氣泡中,活在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裡,以為這就是真實世界。


這件事情令我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參考無知專案的形式,花了好幾天時間蒐集、整理資料,自己設計了一套問卷,供你測試對這個世界的瞭解。


(注意:這套問卷是我設計的。如果想進一步瞭解「無知專案」,可以讀他們寫的書《事實》。)


這套問卷共 10 道題,每道題有 4 個答案,其中只有 1 個正確答案。不妨拿起紙筆,或者開啟手機上的筆記軟體,記錄下你的選擇。後面會有正確答案和詳細的解析。


需要指出的是:在設計這套問卷的過程中,不少資料也令我很意外 —— 如果是我自己來做一遍問卷,未必會比黑猩猩好多少。


下面是問卷,請寫下你的選擇,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吧。: )




1

世界銀行對「極端貧困」的定義為:每天的生活費低於 1.90 美元(按時間和購買力平價修正)。*1

按照這個標準,1980 年,全球約有 43.24% 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之下。

請問,2015 年的全球極端貧困人口,跟 1980 年相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A. 大幅增加  B. 略微增加  C. 略微下降  D. 大幅下降



2

截至 2015 年,你認為全球受過基礎教育(識字)的人口(15歲以上)比例是多少?


A. 65%  B. 75%  C.85%  D. 95%



3

與 100 年前相比,如今全球的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A. 30%  B. 50%  C. 70%  D. 100%



4

根據聯合國的測算,截至 2019 年,全球 65 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約為 9.14%。

那麼,按照目前的生育率,到 2050 年(亦即 30 年後),你認為這一比例將會變成多少?


A. 低於9%  B. 9%-12%  C.12%-14%  D. 14%以上



5

截至 2016 年,全球仍沒有接入網際網路的人口比例是?


A. 低於30%  B. 30%-40%  C. 40%-50%  D. 50%以上



6

從 2006 年起,世界經濟論壇每年都會發表一份報告,描述全球性別不平等的整體狀況和趨勢,包括經濟、教育、健康和政治。

其中,經濟方面有一項重要的引數,就是女性平均工資和男性平均工資的比率。

請問,截至 2017 年,全球女性的平均工資是男性的百分之多少?


A. 低於60%  B. 60-75%之間  C.75%-90%之間  D. 90%以上



7

我們將「財富」定義為:所擁有的家庭金融資產(金錢、金融產品等)加上不動產(主要是房產),再減去所有的負債。

那麼,截至 2018 年,全球最富有的 1% 人群,佔據了全球多少份額的財富?


A. 65%  B. 45%  C. 25%  D. 15%



8

在生物學界,我們可以用「生物質」來衡量和對比物種的數量 —— 生物質由含碳總量決定,因為碳是所有生命的關鍵組成元素。

舉個例子:A 物種有 100 個個體,每個個體含 0.1 噸碳;B 物種有 100 個個體,每個個體含 1 噸碳。我們就說:B 物種的生物質是 A 的 10 倍。

那麼,在 2019 年,你認為人類佔全球一切生物質的百分之多少?


A. 低於1%  B. 1%-10%  C. 10%-90%  D. 99%以上



9

一句微信,一張照片,一個視訊,一本書,這些都是資訊。

根據測算,到 2025 年,全球產生的資訊總量,將是 2005 年的多少倍?


A. 低於10倍  B. 10-100倍  C. 100-1000倍  D. 1000倍以上

 


10

如果問「你幸福嗎」,你認為,全球有多少人會回答「幸福」或「非常幸福」?


A. 低於30%  B. 30-50%  C. 50-70%  D 高於70%



休息一下,下面是答案。




第一題

題目:

請問,2015 年的全球極端貧困人口,跟 1980 年相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A. 大幅增加  B. 略微增加  C. 略微下降  D. 大幅下降

答案:D. 大幅下降


根據世界銀行 Povcal 的資料,2015 年,全球約有 7.33 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條件下,約佔全球人口總量的 9.979%。*2

這一比例比起 1980 年的 43.24%,降低了 33.26%。


圖表來自 Our World in Data


根據 Bourguignon 和 Morrisson 的研究,1820 年,約有 89.35% 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條件下。這意味著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極其困窘,只有極少數精英和貴族凌駕於其他人之上。*3


這一比例從上個世紀中葉開始發生大幅改變,在過去短短的幾十年裡,我們取得了超過以往幾千年的突破 —— 幾乎每個人都變得更富裕了,能夠享受到的物資也更豐富了。


必須注意的是,這其中,我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80 年,這一比例在我國是 88%;

而到了 2015 年,僅僅過去 35 年,這一比例下降至多少呢?答案是 0.7%。*4



第二題

題目:

截至 2015 年,你認為全球受過基礎教育(識字)的人口(15歲以上)比例是多少?

A. 65%  B. 75%  C.85%  D. 95%

答案:C. 85%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測算,2015 年,全球識字的人口(15歲以上),比例是 86.02%。*5

這一比例比起 1900 年(21.4%),增加了超過 3 倍。


幾個有趣的資料: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2017 年,我國學齡兒童預計接受的教育年限是 13.8 年,在全球位於中上水平。*6

這其中,女性的預期是 14.0 年,男性是 13.6 年。


作為參考,德國是 17.0 年,美國是 16.5 年,英國是 17.4 年,日本是 15.2 年。


另外,一個小小的猜想,也許在未來,能夠操作計算機、控制程式和人工智慧,會變得和「識字」一樣重要。



第三題

題目:

與 100 年前相比,如今全球的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A. 30%  B. 50%  C. 70%  D. 100%

答案:D. 10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資料,2015 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是 71.4 年。*7

這一資料在 1913 年是 34.1 年,相比之下,增加了 109.4%。


值得注意的是,從 1770 年到 1900 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幾乎都呈一條直線,在 29-30 左右波動。急劇上升是從上世紀中葉開始,亦即二戰之後。*8


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世衛組織的一項研究,到 2030 年,許多國家的預期壽命將超過 80 歲。*9



第四題

題目:

到 2050 年,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會變成多少?

A. 低於9%  B. 9%-12%  C.12%-14%  D. 14%以上

答案:D. 14%以上


根據聯合國的測算,2050 年,全球 65 歲以上人口預計將有 15.5 億,佔屆時全球人口(97.7 億)的 15.86%。*10

相比之下,2019 年的估算資料,分別是 7.05 億和 77.1 億。


這是一份由 OWID 繪製的全球人口結構圖。可以看看:


圖表來自 Our World in Data


屆時,老齡化和養老問題將尤為突出。


按照 OECD 2013 年的報告:到 2060 年,如果一名女性活到了 65 歲,那麼,她預期還有 25.8 年的壽命,而男性則是 21.9 年。*11 


如何覆蓋掉這部分養老成本,讓整個社會有序地運轉下去,可能是各國政府在未來幾十年裡需要面對的問題。


另外,在未來幾十年內,對於現階段發展較為滯後的國家,可能會迎來一波年輕勞動力旺盛增長的人口紅利。



第五題

題目:

截至 2016 年,全球仍沒有接入網際網路的人口比例是?

A. 低於30%  B. 30%-40%  C. 40%-50%  D. 50%以上

答案:D. 50%以上


儘管在我們的想象中,我們幾乎都是通過網際網路瞭解世界,哪怕是我們的父輩,也有許多人都用上了智慧手機,但截至 2016 年,全球接入網際網路的比例,仍然只有 45.79%。*12


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人群,至少在統計節點的三個月內,沒有接觸過任何一臺電腦、智慧手機、數字電視。他們很可能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按 2016 年的人口 74.7 億計算,減去 5 歲以下和 65 歲以上共計 13.1 億人口,也仍然有 27.4 億人,生活在我們的視野之外。


在一個環境中待久了,很容易把它當成真實世界的樣子。不妨試試「走出」這個圈子,去了解和接觸更多的人,更多的人生。



第六題

題目:

截至 2017 年,全球女性的平均工資是男性的百分之多少?

A. 低於60%  B. 60-75%之間  C.75%-90%之間  D. 90%以上

答案:A. 低於60%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資料,2017 年,女性的平均工資是 12000 美元,男性是 21000 美元。前者僅為後者的 57%。*13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粗的資料 —— 它沒有去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行業、教育、種族等。


根據 Blau 和 Kahn 2017 年的研究,2010 年,美國女性平均收入約為男性的 79.3%。如果去除了上述因素,這一差距迅速縮小至 91.6%。*14



這並不意味著有接近 10% 的差異是因為歧視,或同工不同酬。更確切的描述是:它們無法被現有的因素解釋。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Claudia Goldin 認為:造成男女收入差異最大的原因,是男性和女性工作時間的差異。在全美收入最高的前 100 個職業,男性投入的工作時間幾乎都比女性多,同時男性的收入也總是高於女性。*15


這裡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性絕大多數承擔了家庭和養育孩子的責任,這導致了她們離職率和流動性均較高,也會使得女性的工作經歷更加碎片化。


另外,女性可能會選擇工作時間更少、更靈活的職位,以便照顧孩子 —— 這也造成了收入的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男女收入不平等在近 10 年來不但沒有緩和,反而在加劇。按照他們的估算,這一差距可能需要 217 年才能抹平。



第七題

題目:

截至 2018 年,全球最富有的 1% 人群,佔據了全球多少份額的財富?

A. 65%  B. 45%  C. 25%  D. 15%

答案:B. 45%


根據瑞士信貸的資料,2018 年,全球最富有的 1% 人口,佔據了超過 45% 的財富。*16


相比之下,財富少於 1 萬美元的成年人,約佔全球人口的 64%,但佔有的財富比例僅為 2% 不到。


另外,按照瑞士信貸的標準,最富有的 1% 人口,標準約為淨資產超過 100 萬美元 —— 這在國內其實就相當於,在一線城市有一套房,並且沒房貸。*17



第八題

題目:

在 2019 年,你認為人類佔全球一切生物質的百分之多少?

A. 低於1%  B. 1%-10%  C. 10%-90%  D. 99%以上

答案:A. 低於1%


這道題的答案可能很驚人 —— 正確答案是,人類僅佔全球生命的 0.01%。


這一資料來自 2018 年一項發表在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上的研究。*18 他們的結論是:佔全球生物質最多的是植物,佔到了 82%;其次是細菌,13%;我們所熟悉的動物界,僅佔 0.4%。


而我們人類呢,在動物界中,也只不過佔 0.4% 的 2.5%,亦即全體生物的 0.01%。


也許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以區區 0.01% 的量級,卻對地球造成了數千倍的影響。



第九題

題目:

到 2025 年,全球產生的資訊總量,將是 2005 年的多少倍?

A. 低於10倍  B. 10-100倍  C. 100-1000倍  D. 1000倍以上

答案:D. 1000 倍以上


資料來自知名統計網站 statista.com。2005 年,全球的資訊量約為 0.1ZB(亦即 1千億GB)。如果你的電腦硬碟是 500G,那大約需要 2 億塊硬碟才能裝得下。


而根據測算,到 2025 年,資料量將會飆升到 163ZB,亦即 2005 年的 1630 倍。*19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過:我們每天接觸到的資訊以 GB 計,但我們的注意力卻是極其有限的 —— 它能接收的資訊只有前者的數萬分之一。過多的資訊,不但會造成嚴重的資訊過載,導致我們產生疲勞感,也會潛移默化、慢慢地讓我們「更加坐不住」。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讀一本系統的書、看一篇深度的文章了?


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保護好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能專注於當下和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



第十題

題目:

如果問「你幸福嗎」,你認為,全球有多少人會回答「幸福」或「非常幸福」?

A. 低於30%  B. 30-50%  C. 50-70%  D 高於70%

答案:D. 高於70%


這個答案可能很出乎你的意料。

實際上,這道題出自益普索的調查專案。該專案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做了調查,幾乎每個國家的人,回答都嚴重低估了。


圖表來自 Our World in Data


可以看看這張圖:橫軸是回答「幸福」的真實比例,縱軸是猜測人群的比例。以我國為例,回答「幸福」的人數約為85%,但猜測的平均比例只有 48% 左右 —— 亦即是說,我們認為只有 48% 的人會覺得自己幸福。*20


這種現象稱為「社會悲觀主義」。我們總是傾向於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更差、更不好。


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但很可能包含這幾個因素:對未知的外部世界的警惕感,媒體對負面、典型資訊的聚焦和偏愛,以及社交媒體所造成的社交焦慮和壓力,等等。


更進一步,我們或許能得到一種啟示:

當我們關注自己的實際情況時,我們容易產生幸福感。但當我們關注「他人」時,更容易想到的,可能是一種焦慮。


我們會注意到自己跟他人的不足,注意到世界的變化和不確定性,注意到被媒體所放大的焦慮和緊迫感。


如同我在以前文章裡所講的:不妨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問自己想要什麼,去體會當下、投入目標,不要過度關注與外界的比較。


這是確切有效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你答對了多少題呢?不妨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成績。


最後,總結幾點。


儘管我們傾向於把世界想象得更負面,但實際上,從上個世紀以來,全球正在逐漸變好 —— 並且遠遠超過過去幾千年的成績。


我們所能掌控的資源,能獲得的財富,能思考的範疇和可能性,都極大地拓展了。


但是,在變好的背後,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老齡化,環境壓力,貧富差距,不平等,文明的衝突和分裂……


以及,從個體層面:如何更好地應對這個資訊爆炸的世界,如何適應科技的發展和對社會的改造,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的大趨勢,如何撫平無處不在的疲憊、壓力和焦慮感……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問題。比起先輩,我們顯然幸福得多 —— 但我們同樣要面對一個充滿了未知、新鮮、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世界。


我們很難再安安穩穩獨善其身。也許更需要的,是藉助知識,以及獲取、運用知識的能力,幫助我們理解和思考未來的趨勢。


世界如同汪洋大海,我們漂流於其中。

不想被風浪打翻,就得看得更遠一點。


共勉。: )



最後:

文中大部分資料,均可在 Our World in Data 找到。

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全球的事實和資料,可以讀《當下的啟蒙》和《事實》。


其他參考來源:


1: https://blogs.worldbank.org/developmenttalk/international-poverty-line-has-just-been-raised-190-day-global-poverty-basically-unchanged-how-even

2: http://iresearch.worldbank.org/PovcalNet/home.aspx

3: Bourguignon and Morrisson (2002) , Inequality Among World Citizens: 1820–1992

4: https://ourworldindata.org/the-global-decline-of-extreme-poverty-was-it-only-china

5: 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66〈=en

6: http://hdr.undp.org/en/data#

7、8: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life-expectancy-globally-since-1770?time=1770..2015

9: Majid Ezzati etc. (2017) , Future life expectancy in 35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projections with a Bayesian model ensemble

10: https://population.un.org/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11: OECD (2013) , Pensions at a Glance 2013

12: http://data.worldbank.org/data-catalog/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

13: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7/11/pay-equality-men-women-gender-gap-report-2017

14: Blau and Kahn (2017) , The Gender Wage Gap: Extent, Trends, and Explanations

15: Claudia Goldin (2015) , How to achieve gender equality in pay

16、17: https://inequality.org/facts/global-inequality/

18: Yinon M. Bar-On etc. (2018) ,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on Earth

19: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871513/worldwide-data-created/

20: https://ourworldindata.org/happiness-and-life-satisfaction






也可以讀讀近期這些文章:



一套擺脫疲勞的自救指南


你還在低效地「出賣時間」嗎?


我們的思維,到底有多脆弱?



THE END

-  晚  安  -

文章已於修改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