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電影Vmovier2018-10-25 06:01:03
阮鳳儀。新店人,臺大中文系畢業,美國電影學院(AFI)電影導演碩士畢業,現居洛杉磯。其作品皆以女性/女生為主角,因自小成長環境中女性佔多數,衷於表現女性情誼,不論是女性之間的親情、愛情、還是友情。其作品基調為親密、日常、寫實,並以華語創作為重心。
此次NEW ERA青年電影季,阮鳳儀憑藉短片《Jie Jie姊姊》獲得最佳導演提名。
她說:這其實是她一部自傳作品,講述的是她跟妹妹還有媽媽初移民到美國的故事。
《Jie Jie姊姊》預告片
“我把這個故事濃縮到一個教會的星期天,以頭蝨為導火線,使母女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一觸即發。”
這段經歷對於彼時年幼的阮鳳儀來說,並不是一段美好的記憶,在她看來,那是一段艱辛到往後過了很多年都不願提及的歲月。
對自己誠實
九七年香港迴歸。國內開始產生一股移民潮,不少女性帶著自己的小孩移民國外,而爸爸則留在國內工作,並每個月或者半年寄錢給她們以供生活。阮鳳儀便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的壓力,文化的差異,環境的不適。一切都讓這個初到美國的家庭顯得如此緊張與格格不入。
那時候,印象中都是在教會遇到其他華人移民,並且是以女性為主,大家生活都十分節儉且不安,因此必須要團結。教會,就成為大家融入當地生活的聚集地,一個對外連線的社群網路;從另一種層面來說,也可以看做一個學校,學習如何用華人文化成為一個美國人。
當她在臺大念中文系的時候,學校的課程使她接觸到了中國戲曲,進而接觸到了劇本。在學習中,她驚訝於一個內容竟然會有如此多的表演形式。在研讀了一些國內外劇本之後,阮鳳儀開始自己寫劇本。
“我之前從編劇開始,寫了一些短片劇本,但是找不到人拍。於是我就決定自己拍。”
阮鳳儀就這樣開始了她的導演之路。而在背後一直給予她無形力量的,是那位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父親。
在談及為何要將這段艱難經歷記錄下來時,阮鳳儀回答說:要對自己誠實。
“現在的影片有很多在探討黑人與白人、種族歧視等問題,卻很少有人去關注華人與華人之間的關係。”
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她做了很多家庭訪談,包括她的爸爸媽媽還有妹妹。
“現在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再去看待這件事,會有一番新的認識。我也會承認我當時確實是一個不好的姐姐。也算是為了我的畢業作品,再去把這段故事挖掘出來。”
不需要邏輯理解,而是一種情感認同
《Jie Jie姊姊》這部影片中,對於女性心理的把控,是讓觀影之後的人都嘖嘖稱奇的。其中,有一段是講片中的姐姐非常喜歡美國雜誌封面上的小碎花髮夾,但是由於當時家境窘迫,再加上剛剛移民的惶恐不安,她知道母親是不會給買給她的。於是,在一次跟母親去逛商店的時候,她選擇了偷。
“這個‘偷’的心理真的很微妙,當時我們有一個共同編劇是一位澳洲籍華人男生,他對於這個偷的行為十分無法理解,說真的會有一個乖乖女會喜歡一個東西到“偷”這種地步嗎?當時我的攝影師、美術、還有剪輯(都是女生)大家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到:會!”
也是十分戲劇化的一幕了。
提起她的主創團隊,阮鳳儀讚不絕口。為了拍攝這部華語短片,她在當時就讀的美國電影學院四處尋找華人成員共同合作。被問及這麼做的理由:
“當我知道我要拍攝一個華人故事,我就需要一個華人團隊。因為從大家的生活經驗,就能去理解這個故事,這是一種情感認同,而不需要從邏輯去理解。盧勉達(製片)是我第一個想到要去合作的人。”
要在洛杉磯,在學校的體制下去完成一部華語片的製作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文化的差異,學校往往提供不了阮鳳儀團隊想要的一些資源。在這方面,她非常感謝自己的製片盧勉達先生。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朋友,幫團隊解決了拍攝中的許多難題。
“那像我們在洛杉磯拍片,對製片比較頭痛的事就例如停車問題。在每一個拍攝場地,我們要讓工作人員有私人的停車位,不能讓大家在路邊停車。像卡車、器材車這些還必須要有專門的司機去開,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許多電影的成本。”
“還有就是找演員的部分,也要歸功於我的製片。他利用演員的經驗、身份提供了非常多的意見,最後是在洛杉磯華人區的才藝學校,海選找到這兩位小演員。”
兩位小女孩的演技也是十分值得肯定。但你不知道的是,她們其實都是素人,沒有演過戲,也不會讀劇本。
“我們都是用即興的情景去和小朋友互動,來看她們的反映去甄選演員的。”
在開拍前兩個月,阮鳳儀幾乎每週末都要跟她們及她們的家長碰面,用了大量時間來讓小演員熟悉鏡頭,以還原最真實的畫面。
在困境中尋找可能
正式開拍後,學校其實有非常多的限制。例如每天的拍攝時長是12小時。小演員只有8小時,這其中還包含小演員完整的2小時休息時間和2小時讀書時間,並且過了晚上十點之後是不能拍攝的。
就這樣,整支影片一共拍攝了8天時間。
談起跟國內的不同,她回答說:“街拍一定要較早的申請許可,時間段也要註明的清清楚楚。租賃器材一定要有保險,每個環節都有很多的檔案要簽署。小朋友的人身安全也是要得到十分的保障。”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是,小朋友們在教會的院子裡做鬼抓人的遊戲,因為要跑來跑去,學校也會強迫她們去僱傭一個特技指導,包括打巴掌,抓頭髮這樣的戲,也需要特技指導。
“雖然說看起來有點小題大做,但是反過來想,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著想,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讓這些比較激烈的對手戲看起來更逼真。”
JieJie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目前《JieJie姊姊》這部影片,已經受邀參加了二三十個國際電影節。據阮鳳儀介紹,光是這個月,就要在韓國、瑞典、芝加哥以及我們這次在北京舉辦的NEW ERA青年電影季上展映。
作為一部短片,阮鳳儀認為《Jie Jie姊姊》已經發揮了它的最大價值。它去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收到的反饋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現在是否得獎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能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部影片。
JieJie 第一場觀眾映後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阮鳳儀導演的另一部作品《美國女孩》入圍了2018年的金馬創投。這部短片可以說是她的自傳作品《Jie Jie姊姊》的續集,講述了因媽媽乳癌復發,和姐妹倆一起歸國回臺灣的故事。背景也是設定在2003年國內非典流行期間。
阮鳳儀說:“如果你喜歡《Jie Jie姊姊》,那麼你也會喜歡《美國女孩》。這是一個成長故事,也是一個母女故事。我想把《Jie Jie姊姊》中沒有跟媽媽處理的情感,留存在《美國女孩》中去解決。”
拍自己的故事,阮鳳儀做到了。
要問她有什麼想傳達給年輕導演的寄語,去拍自己的故事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短片獲獎資訊:
東京國際短片節 觀眾票選獎 Short Short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臺裔美國人電影節 觀眾票選獎 Taiwanese American Film Festival
亞裔美國人國際電影節 最佳短片獎 41st Asia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Excellence In Short Filmmaking
新加坡國際兒童電影節 Big Eyes, Big Mind 最佳劇情短片獎 Best Picture
HBO 亞太裔美國人視野獎第二名 HBO Asian Pacific American APA Visionaries
主演:都洛桐(姐姐) 朱樂熙(妹妹) Leann Lei(母親) | 製片:盧勉達 Mikhail Makeyev | 編劇、導演:阮鳳儀 | 共同編劇:梁選文 | 故事編輯:李冰 周靈聰 | 攝影:陳加綺 | 美術:陳昱璇 | 剪輯:毛澤坤 | 服裝:黎若萱 | 選角指導:盧勉達
在本屆 NEW ERA 電影季主競賽單元,《JieJie姊姊》獲得最佳導演提名。
這部作品在電影季的展映時間為21日,歡迎大家屆時報名觀看。
另外,明天也就是20日的放映場次裡,將為大家展映兩部長片《母腹之外》、《我心底的美麗世界》。
劇情短片單元的《雨季不再來》、《影的告別》、《NH4+》、《好日子》
動畫實驗短片單元的《貓》、《再觀看報告》、《夢遊里斯本》、《碼戲團》、《藍色二號》、《無臂之愛》、《INN》、《愛山記》。
歡迎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快速預約明日觀影~
同時你也可以點選“閱讀原文”,檢視完整排期及預約其他場次的影片。
展映地點:
完美世界影城(四道口店)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四道口2號B座京果商廈3層北側
交通路線:
地鐵乘13號線至大鐘寺站B口出,向南步行1.3km
公交乘375路至交大東路北口站,向北步行300米;乘645路至皁君廟東站,路口向北步行200m
特別鳴謝
完美世界影城對本次展映周的場地支援。
-end-
長按關注新片場
/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
茫茫人海
可別走散了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