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言丨何家弘 : 死刑數字應該公開一從湖南滕興善死刑冤案談起

2017-06-03 16:57:54


今日大案:

【頭條】銳言丨何家弘 : 死刑數字應該公開一從湖南滕興善死刑冤案談起

【二條】觀察丨中國記協:7成以上報業集團虧損,全國持證記者僅22萬人

【三條】比較 | 從套利到創新:企業家與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四條】侵犯公民個人資訊類刑事案件—大資料分析報告(2013-2016)



【法治專論】死刑數字應該公開| 第254期


作者:何家弘

來源:公號“何家弘”  2017年6月2日

本文經作者與公號授權大案發布


2017年5月31日至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的京西賓館召開了“全國法院死刑核准制度改革十週年總結表彰大會”。最高法院的領導和各省級法院的領導以及部分刑事審判法官參加了會議。中央有關單位的領導也參加了會議。中央政法委的孟建柱書記和最高法院的周強院長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參會者中還有特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四位“特邀專家學者”——除本人外的另外三位都是德高望重的法學家。他們是高銘暄教授、陳光中教授和樊崇義教授。他們都為死刑核准制度的改革發揮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然而,收到參加這次會議的邀請函時,我首先想到的確是另外一個名字——滕興善!

 

1987年4月27日,有人在湖南省麻陽縣錦江河中發現一具被肢解的女屍。警方通過失蹤人排查、家人辨認和血型鑑定,確認死者是貴州來當地廣場旅館打工並失蹤一個月的石小榮。經過幾個月的偵查,警方根據凶手肢解屍體的手法,確定屠夫滕興善為嫌疑人。12月6日,警方對滕興善收容審查。經過連續審訊,滕興善終於“認罪”。1988年12月13日,懷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滕興善死刑。1989年1月19日,湖南省高階人民法院駁回了滕興善的上訴,維持原判,同時核准死刑。


為了保障死刑適用的公正性和準確性,中國的法律在“兩審終審”的原則基礎上,就死刑案件規定了專門的複核程式。根據1979年《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階人民法院核准;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無論被告人是否提出上訴,判處死刑的案件都應自動進入複核程式。1983年,為了“從重從快”打擊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刑事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把殺人、強姦、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等案件的死刑核准權下放給了高階人民法院。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死刑案件的複查和管控。由於各省市自治區的高階人民法院一般是死刑案件的二審法院,所以核准權的下放就使得死刑案件的二審與複核變成同一個法院的職權,本來為嚴格控制死刑適用而設定的死刑複核程式就變得徒有虛名。


滕興善一案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完成了二審與死刑複核“合二為一”的訴訟程式。1989年1月28日,滕興善被執行槍決。然而,這並不是該案的終結,因為那個所謂的“被害人”依然活在人世,而且上演了“亡者歸來”。


1993年,被人拐賣到山東的石小榮輾轉回到貴州老家。聽說滕興善案之後,她表示,自己不認識滕興善,更談不上與他有“曖昧關係”。她還寫信要求湖南的法院撤銷當年關於她與滕興善“有曖昧關係”且已被滕“殺害”的錯誤判決,並給予名譽損害賠償,但是無人迴應。她已有新的生活,自然不再關心那件與己無關的舊案。


“被害人生還”的訊息輾轉傳到滕興善家人的耳中。滕興善的父母在兒子被判處死刑之後已相繼離世。他的兄弟認為自家是窮老百姓,不能跟政府作對,不能去找麻煩,決定此事不對外人講。2004年,滕興善的女兒藤燕已經長大**,並且在外打工多年。她得知真情之後,在律師的幫助下,與弟弟騰輝一起向湖南省檢察院和高階法院提出申訴。2005年10月25日,湖南省高階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式對滕興善故意殺人案做出再審判決,滕興善被正式宣告無罪。滕燕和滕輝獲得國家賠償、補償款共666660元。


當時,全國人大法工委正在組織專家學者研究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問題,而死刑複核程式也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之一。毫無疑問,滕興善冤案對於死刑核准制度的改革起到了助推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從2007年1月1日起收回所有案件的死刑核准權。


如今,死刑核准制度改革已經過去十年。最近有人問我如何評價這項改革。我說,這肯定是極好的,但是你要問我怎麼好,我還真說不清楚。我相信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權之後,死刑的適用一定是更加嚴格,更加規範,更加統一,而且死刑的數量也一定是大大減少了。但是,我不知道具體情況,無法做出客觀準確的評論。


在我國,死刑數字似乎被視為一種“國家機密”,業內人諱莫如深,圈外人胡思亂想。竊以為,把死刑數字當作“國家機密”是沒有道理的。我國的死刑都是依法公開判處和執行的,都是正大光明的,既不是暗殺也不是濫殺,何必遮遮掩掩,怕人知曉?死刑數字的公開既不會給司法機關抹黑,也不會引起社會的動亂。經歷過眾多戰爭與災難的磨練,中國人在面對死刑數字時一定有足夠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這個問題上,決策者也該擯棄封閉式司法的陳舊觀念,接受透明公開的現代司法準則。實踐經驗表明,公開是最好的宣傳解釋,也是獲得公信力的最佳路徑。公開死刑數字還體現了司法機關對公民知情權的尊重。其實,我國司法在這方面已有進步,法院的裁判文書就開始上網公開了嘛!從科技手段的層面講,在裁判文書全部上網的情況下,利用大資料技術統計死刑數字並非難事。即使官方不予公開,民間也可以獲得。因此,我建議最高法院選擇適當時機,開始公佈死刑數字。這也可以彰顯中國政府直面死刑問題和推進司法文明的決心和誠意。

在當今世界,已經有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除了死刑。由此可見,廢除死刑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因為它符合人道主義和司法文明的精神要旨。另外,廢除死刑也是避免錯殺無辜的有效路徑。對於司法人員來說,“不枉不縱”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警察、檢察官、法官都不是神仙,在證據短缺時犯下認定事實的錯誤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為了不讓錯殺無辜的冤案重演,我們也應該認真考慮廢除死刑的問題了。


筆者深知中國現在還不能廢除死刑,但是我們應該認真討論廢除死刑的問題,通過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同胞認識到死刑並不是天經地義的。我國政府應該鄭重地向世人承諾,中國將致力於廢除死刑,而且要從公佈死刑數字做起,讓世人見證中國死刑政策的進步。經過若干年的持續努力,中國將從少殺到不殺再到徹底廢除死刑,讓中國再次成為世界上最文明最人道最和諧的國家之一!


昨日大案:

【頭條】審判中心主義的實質 | 請暫緩為山東高院點贊

【二條】洗冤丨請善待這叢鹼蓬草——田繼光案再審辯護詞

【三條】觀察丨PPP大肆擴張給中國經濟帶來空前傷害

【四條】建言丨被性侵兒童難獲精神賠償 專家:制定司法解釋



促進

法治
推動

公益
洞悉

法律
品讀

大案
大案

長按↑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喲~!

主編:李軒

主辦: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檢視近期熱文灼見丨馬長山:司法改革中可能的“異化”風險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