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仔花:花見洪厝代代傳

2017-05-09 08:45:24

一根鐵線,幾縷紅絲,來回纏繞,幾捏幾折,展現於眼前的是一朵花。再用一根細小的木棍串起來,便是春仔花。它是閩南一帶特別的民俗工藝品。每到傳統節日慶典和婚禮上,閩南女人就會把“春仔花”別在頭上,表達一種美好的祝願。


廈門市翔安區洪厝社群,是春仔花習俗的主要發源地。在這裡,幾乎家家都會製作春仔花,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六七歲的小孩,信手拈花,將春仔花的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

洪寶葉(右二)跟女兒洪曉瑜(右一)還有媳婦洪麗娜一起做春仔花、話家常,其樂融融。


做春花話家常成習慣

為了瞭解春仔花的製作與傳承,記者走進洪厝,來到了春仔花製作高手洪麗娜的家裡。


今年38歲的洪麗娜是土生土長的洪厝姑娘,也是扎春仔花的高手,她從8歲起開始學習這門技藝,到現在已將近30年。記者到來時,她正在和婆婆一家人坐在自家古厝的天井裡製作春仔花。


洪麗娜的婆婆洪寶葉,是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春仔花習俗的代表性傳承人,見到記者,她顯得很高興,拉住記者就聊起了洪厝春仔花的歷史。


洪寶葉說,過去,春仔花是洪厝村貼補家用的必備手藝,洪厝的女人上山務農完,或者身體不適無法出去幹農活時,做春仔花變成她們的唯一選項。靜靜地坐在那裡,雙手在絲線中變換,做成疊,做成箱,等待花販子的來敲門。“別村出去打工的姑娘們,閒來沒事時,總是喜歡逛逛街,泡泡茶,但是洪厝的姑娘們不同,她們不大愛逛街,不大愛串門。沒事的時候,就搬個凳子坐一堆,晒晒太陽,做做‘春花’,嘻嘻哈哈,孩提和青春就這麼過去。凡是嫁進來洪厝的,耳濡目染下,沒幾天也都學會了,然後一樣搬個板凳,加入了製作‘春花’的隊伍中。”

洪曉瑜創新做法,將春花做成掛畫。


與大多數洪厝女人一樣,洪麗娜對春仔花的感情也十分深厚。30多年來,製作春仔花成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一天不做就難受”。


據洪麗娜介紹,春仔花的製作材料並不複雜,短短的竹籤、鮮豔的珠花、細細的金片、不同顏色的絲線等等。儘管材料簡單,但因為是純手工活,春仔花做起來也十分不易。洪麗娜說,要做好一朵春仔花,除了有耐心、思緒平靜外,還要加上一顆不怕麻煩的心,這樣方可纏繞出一件光澤美麗的作品。


聊天中,洪麗娜現場為記者演示了春仔花的製作。只見她手指上先沾點花粉,將紅線纏繞在鐵絲上,繞好紅線的尾端,順勢就折成一個小小的橢圓形,拉長,壓扁,一片花瓣就形成了。接著她再用鐵絲依次纏繞出三四個小橢圓,把頭捏緊,向下折再分開,花朵就成型了。


纏、捏、折,各種原料在洪麗娜手中迅速成型,讓記者看得目不暇接。洪麗娜說,別小看這一朵小小的春仔花,做好一朵最少也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有些複雜的花式,需要的時間就更多了。“因為洪厝村家家女人都會做,花樣也差不多,考量一個人製作春仔花手藝的好壞,就是她做得快不快了。”


三十多年來,雖然沒有外出上班,但洪麗娜沒有一刻是閒下來的。一朵朵春仔花在自己的手上一纏一繞一捏,將滿滿的期許注入,帶給人們最衷心的祝福。


更多的時候,洪麗娜會和婆婆一起,搬出小桌子小凳子,在天井下排排坐著,把纏春仔花的材料一字排開,一邊嘮家常,一邊嫻熟地飛針捻線,染紙細裁。有時候,她還會向婆婆討教扎春仔花的技巧。

在廈門翔安,婦女結婚、做壽、過春節都要插“春花”。


開課成立公司只為花常開

28歲的洪曉瑜是洪麗娜的小姑子,也是家裡製作春仔花的最年輕一代。她與洪麗娜都是翔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春仔花專案傳承人。


“一般從我們五六歲開始,家裡人就會教我們製作春仔花了。”洪曉瑜與洪麗娜一樣,也是從小就學著做春仔花。從最簡單的普通花到最複雜的婆婆花,這一做就是20年。但與洪麗娜不同的是,春仔花對於洪曉瑜來說,是她日常工作之餘的一項休閒活動。


“現在洪厝的年輕人將春仔花當作一項工作來做的,還是太少了。”洪曉瑜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出去賺錢的機會多了,儘管都會做,但只是空閒時玩玩,大家不靠扎“春花”賺錢了,“春仔花賺不了多少錢,每天辛苦做五六個小時,最貴的‘婆婆花’最高售價也不過10元錢,一年下來,一個人也就賺幾千元,根本無法養家餬口。”


為了提升春仔花的價值,洪曉瑜空閒時期,也在思考如何讓春仔花變換花樣。她嘗試著將製作春仔花的技術用在掛畫的製作上,利用幾個月的時間成功做出了一幅全部由春仔花組成的畫,看上去十分漂亮且新穎。“平時有朋友或客戶來的時候,我都會把這幅畫拿出來給他們看,大多數的人都很喜歡,但想要將這樣的創新畫作當成商品出售,我有點捨不得,也不知道該如何定價。”洪曉瑜說,一幅畫的製作需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但由於春仔花的成本低廉,大家對於畫的價值又會出現偏差。“對我來說,賣高了,大家不認可,賣低了,又對不起我花費的時間。”洪曉瑜說,自己還在繼續尋找合適的方法,讓春仔花能夠成為民間流行的飾品。

洪麗娜在洪厝小學義務教孩子們製作春仔花。


如今,插春花這種傳統習俗在臺灣地區也始終保留,並深受民眾喜愛。臺灣許多工藝社對春仔花的製作工藝都進行了改良,設計圖樣更貼近現代人的審美,使得春仔花身價倍增。洪曉瑜介紹說:“許多臺灣的新娘舉行傳統婚禮的時候也選擇這種漂亮的春仔花。在臺灣,廉價古舊的春仔花製成胸針賣到1500元新臺幣以上,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曾經一位紐約的舞者在網上看到臺灣某藝人的春仔花,特地向她定製了一對大型頭飾‘比翼雙飛’和‘鳳凰戲牡丹’,價格是1萬新臺幣。”


洪曉瑜告訴記者,如今,因為人工成本原因,很多臺灣的春仔花訂單都交給她們來做,在這過程中,她們也學習了一些臺灣比較優秀的花樣設計。“把這些設計用在我們傳統春仔花的製作上,能夠讓春仔花的價值提升一些,但依舊還是無法當作一個產業來推。”


“春仔花是不會也不能失傳的。”採訪中,洪寶葉明確表示出希望能把這項習俗傳承下去的願望。為了傳承春仔花,洪寶葉向當地政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說,希望以後每到節假日或寒暑假,政府能夠組織女孩們來洪厝學習製作春仔花,即便學不會,也能培養她們對春仔花的興趣。另外,洪寶葉還想在村裡成立一家扎“春花”的公司,通過批量生產,提高“春花”價格,增加女人們的收入,從而提高大家傳承“扎春花”民俗的積極性。


同時,從2015年開始,洪麗娜就受邀到洪厝小學開設興趣課程,義務教孩子們製作春仔花,讓她們在課餘時間能夠接觸這項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為了使製作春仔花這門手藝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近幾年,在農閒時,洪麗娜也會專門教一些嫁到村裡的外來媳婦扎春仔花,受到了不少熱愛者的支援。


“我們這代人希望可以把製作春仔花這門手藝很好地傳下去,也希望春仔花可以永遠在我們洪厝盛開綻放!”在這座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洪氏祖厝裡,洪麗娜堅定地對我們說。




文/《臺海》雜誌記者 盧燕

圖/《臺海》雜誌特約記者  王火炎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
微訊號暱稱微訊號
廈門日報xiamenribao廈門招考xiamenzhaokao
廈門晚報xmwb597海峽生活報lifeweekly0592
海西晨報haixichenbao臺海雜誌taihaizazhi
廈門網xmnn-cn遇見婚戀網yujianw520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