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讀者2019-05-27 15:15:13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上海。從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上海的統治徹底結束,中國最大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歷史開啟了嶄新的篇章。而1949年5月27日夜裡攻入上海的解放大軍夜宿南京路街頭的情景,這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新中國建立時期著名的經典照片之一。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這張照片對國內外讀者都產生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力與心靈震撼力。那麼,解放軍為何露宿街頭?當時解放軍露宿街頭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決策跟誰有關?而“解放軍露宿街頭”照片的拍攝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嚴守紀律的解放軍官兵夜宿上海街頭。
十萬大軍睡馬路的來龍去脈
人民解放軍接管大城市,是中共農村包圍城市勝利的標誌,也是一場新的考驗與挑戰。毛澤東在西柏坡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說過,進入上海,中國革命要過一大難關。陳毅大軍夜宿上海南京路廣為人知,但其緣起則鮮有詳述。
1949年4月21日夜裡,解放軍百萬大軍渡江戰役開始。23日凌晨,三野第35軍先頭部隊渡江攻入國民黨老巢南京城。
按原來中央批准的計劃,接管南京的任務是由陳賡四兵團的老紅軍部隊擔任的,由於敵軍撤得比預料的快得多,南京已臨解放,陳賡部隊尚在安徽望江至江西湖口地段,需半個月後才能抵達南京。於是,總前委就確定由三野八兵團派兩個軍進駐,攻入南京的是吳化文將軍率領的35軍,是1948年秋天濟南戰役起義部隊,為馮玉祥舊部國民黨第96軍改編的,經短期整訓就投入戰鬥,要建樹起我軍革命傳統,尚需時日。
4月25日清晨,第35軍的一位營長帶人為部隊安排食宿時,誤入西康路美國駐華大使館,與剛起床的司徒雷登大使發生口角,爭吵起來。該營長沒有學習軍委頒佈的外事紀律,稱“房子及房子裡的所有東兩都是屬於人民的”。此事使滯留南京的西方各國外交官聽聞後提心吊膽,擔憂安全沒有保障。可是過了數天,不但沒再發生軍人闖入外國使館之事,而且看到南京街頭解放軍紀律嚴明,對人態度和藹,不拿老百姓東西,還為居民做好事,這一涉外風波才漸漸平息。
4月27日凌晨4時,就35軍擅入司徒雷登住宅一事,毛澤東為軍委起草致總前委電報寫道:“35軍到南京第二天擅入司徒雷登住宅一事,必須引起注意,否則可能引出大亂子。”正在進發途中的陳毅接閱毛澤東的電報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趕到南京親自檢查部隊違反外事紀律的情況。按原定計劃,軍委批准一星期之後就解放接管上海。經在南京調研,陳毅覺得七天七夜之後就攻佔上海,城市可以攻下,但是接收準備工作巨大,一星期太短,不然真會如毛澤東說的“可能引出大亂子”。
陳毅經與鄧小平商量之後,總前委研究再三,於4月30日向中央軍委提出:儘可能推遲半個月到一個月為好。毛澤東經過3天考慮,批准了該報告,推遲攻佔上海。這就產生了上海戰役之前,鄧小平、陳毅在鄰近上海的江蘇丹陽10萬大軍入上海前的整訓,總前委制定的《入城守則》中,最重要有兩條:一是市區不使用重武器,二是不入民宅。對不入民宅,有的幹部想不通,問:“遇到下雨,有傷病員怎麼辦?”陳毅堅持說:“無條件執行,說不入民宅就是不入,天王老子也不行!”毛澤東看到情況報告,高興地說了4個“很好”。
▲上海解放,人民解放軍部隊行進在南京路上。
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決策
1949年5月25日清晨,上海市區一些早早出門的市民剛剛走到馬路上,便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他們看到了什麼?以至於匆匆忙忙地跑回弄堂大呼小叫起來。原來,他們看到的是人民解放軍在馬路上集體露宿的壯觀場景。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當時解放軍睡馬路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決策,與一個民主黨派、工商界人士的建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人就是解放後上海市第一任副市長,民主黨派、工商界人士盛丕華。
從1949年4月21日開始,人民解放軍全面向江南挺進,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上海的新生已為期不遠了。
中共中央為使上海這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接連舉行了多次討論會、座談會。4月15日,毛澤東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宴請從上海赴北平的民建領導成員以及工商業者黃炎培、盛丕華、包達三、孫起孟、鬍子纓等13人。在座談會上,盛丕華還就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的住宿問題提出了建議。他借鑑人民解放軍解放天津時在住宿問題上的經驗和教訓,認為城市住宅不像農村那麼寬敞,與當地人民合住實在不便,進而提出最好是先與當地開明人士協商,如果有空置房可以借住,便與業主商借比較恰當。中共中央聽取了這一建議,急告即將進入上海的人民解放軍前線部隊。當5月25日人民解放軍進軍上海時,就出現瞭解放軍不住民房,而在馬路上露宿的壯觀景象。
時任23軍69師205團團長的秦鏡曾回憶:“部隊模範地執行了城市政策紀律,在市區內一律不進民房,全部露宿在馬路街頭,謝絕一切物資慰勞。”為了不影響市場供應和金融秩序,解放軍入城後,一律不允許在市區買東西,甚至部隊吃的飯菜,也是在幾十公里以外的郊區做好,再送到市區。
5月底6月初,正是江南的梅雨季節,濛濛細雨中,疲憊至極的戰士,就這樣和衣抱槍,整夜睡臥在車水馬龍的馬路兩側。勝利之師的仁義之舉,令上海百姓感動不已,對中外輿論產生了極為強烈的震撼力。美國合眾社的報道記錄了當時的場景:“中共軍隊軍紀優良,行止有節,禮貌周到……雖然有許多大廈是大開著,可以用來做軍營,而中共軍隊仍睡在人行道上……”
嚴明的軍紀,感動了平民百姓,也令上海的商賈大亨們動容。“我的車開到一個路口,有位解放軍戰士告訴我,前邊還有戰鬥,不安全,要我別過去,態度和氣誠懇,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解放軍。”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曾這樣回憶。當時,榮毅仁是上海三新銀行董事兼經理、上海合豐公司董事、江蘇無錫茂新麵粉公司經理,在榮氏家族中舉足輕重。1949年初,榮氏父子心情複雜,榮毅仁的太太楊鑑清已託人在香港租好房子,準備在“形勢緊迫”時遷居香港。而這一天的見聞以及隨後解放軍的城市政策,讓榮家留了下來。
▲疲憊熟睡的戰士。
《露宿街頭》照片拍攝始末
然而,這張經典照片究竟拍攝於上海戰役中的具體何時何地,鏡頭中的解放軍又是哪支部隊?這些問題多年來卻一直沒有定論,流傳著多個不同的版本。華東野戰軍新華社前線分社攝影組組長陸仁生去世前不久口述的一份材料,就詳細記載了“解放軍露宿街頭”這張照片的拍攝始末。
當時抗日戰爭剛結束,陸仁生調任華中軍區政治部前線記者。1947年初,他出任華東野戰軍新華社前線分社攝影組組長。跟隨陳毅粟裕轉戰南北,拍下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珍貴畫面。那張著名的淮海戰役總前委五人合照就是陸仁生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解放軍進入上海後,嚴守城市紀律,坐在馬路邊吃自帶的乾糧。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戰役打響後,他跟隨部隊進入上海,一路走一路拍。
解放軍攻打上海時,人人都對丹陽整訓時總前委制定的《入城守則》熟稔於心,一不能使用重武器,二絕對不入民宅。陸仁生在宣傳部門,對此更是十分了解,因此他一直想找機會拍下上海解放戰役中有關的場面。
巧合的是,參與戰鬥的20軍59師的副師長戴克林是陸仁生在“江抗”時期的老戰友,很是要好。且59師是孟良崮戰役的主攻師,陸仁生在孟良崮戰役期間也隨軍拍攝了大量照片。
5月27日早晨,戴克林上街檢查《入城守則》執行情況時,陸仁生跟隨戴克林一同前往。當他們走到戰士們休息的地方,看到在梅雨綿綿的街旁路邊,解放軍戰士頭戴軍帽、衣不解帶,齊刷刷地躺在陰冷潮溼的水泥地上,步槍靠牆倚放著,有的機槍手睡著了緊緊把武器抱在懷裡。
解放軍露宿街頭也有隊形的,不是橫七豎八亂作一團,而是橫向側臥,就這樣從這邊路旁的人行道上一直延伸到那邊去……
時任20軍60師178團一營機炮連文化教員的馮炳興回憶說:“那個時候南京路很窄,我們一個團的兩千多名戰士,就這麼分兩排,從浙江路路口一直睡到西藏路路口,你想想,500多米,該有多壯觀!”
看到了戰士們在街頭一個挨著一個,和衣而臥的情景,陸仁生當時就立即舉起相機,把這一攻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觀拍了下來。
第二天上午,陸仁生將這張照片交給前指首長,首長看到這張照片愛不釋手,立即將照片交給了軍政治部。
照片由新華社公開發表,頓時在國內外引起強烈震動,多家媒體轉載刊登。(資料來源:《黨員文摘》王彝偉/文、《文匯報》陸曉格/口述 周辰/整理、《文史月刊》陳敦德/文)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