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日本漫畫也曾抄襲?

2018-01-06 06:41:56

在俗稱P站的Pixiv搜索欄輸入“ミュシャ風”(穆夏風格)時,會發現搜索結果的圖像大多具有相似的特點:將人物置於由曲線、圓或其他幾何圖形及植物紋理組成的對稱性背景之前,色彩或華麗或明快,筆觸細膩唯美,具有較強的裝飾性。


比如日本插畫師Takumi的宮崎駿動畫同人作品,因重新詮釋宮崎駿動畫中清新純樸的人物形象,使讀者耳目一新


日本插畫師Takumi的宮崎駿動畫同人作品

《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


無獨有偶,穆夏風格的影響還可見於日本主流漫畫市場。例如Clamp大媽的庫洛牌《魔法騎士》系列插圖,亦或《羅德斯島戰記》的原畫集


Clamp《魔卡少女櫻》中的庫洛牌


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ucha)對日本漫畫的影響似乎已成為公認的事實。那麼,他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他的風格能贏取主流少女漫畫家的青睞,並在日本漫畫界形成一個標籤?


靠女人上位的男人!?


阿爾豐斯·穆夏生於十九世紀捷克的一個小鎮,少年時期在維也納一邊從事舞台背景繪製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在夜間的設計學校進修。雖然穆夏擁有順暢的求學之路,並一直從事着美術設計工作,但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無疑是大器晚成的。直到1895年,即他35歲那年,才真正“一炮而紅”

  

阿爾豐斯·穆夏(1860-1939)


給他這個珍貴契機的,不是別人,正是法國當時最為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1894年的聖誕節,當所有的同事都休假時,他機緣巧合地接下了一個火急火燎的訂單——莎拉·伯恩哈特的新歌劇《吉斯蒙達》(Gismonda)繪製宣傳海報。海報隨新戲宣傳傳遍巴黎的大街小巷。

  

《吉斯蒙達》(Gismonda)海報


端莊唯美的女主角形象,細節處精美的圖案,自然主義與象徵主義並用,這種新風格一下虜獲了巴黎民眾的心。因此,穆夏也成為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代表人物,成為商業宣傳界的新寵。


從日本到歐洲,從歐洲到日本


作為穆夏的搖籃,“新藝術運動”在1895至1905年間風行歐洲世界,最突出的特點是曲線、植物、昆蟲等元素的運用,而性感的女性形象往往是畫面主體。有趣的是,“新藝術運動”除了繼承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的反工業化與自然主義,還受到了東方審美的影響

  

《茶花女》(阿爾豐斯·穆夏)1896年


早在17世紀初,中國的裝飾樣式傳入歐洲,東方審美的特殊性一時間獲得貴族的喜愛,英國、意大利等國的工匠開始仿效,逐漸形成了被稱為“中國風”的藝術潮流。而到19世紀,美軍的炮火打開了日本的國門,大量日本傢俱、漆器、印刷物和瓷器進入歐洲,包裝紙上的浮世繪讓西方藝術界感受到新的審美衝擊,從構圖、色彩等方面影響了一大批歐洲藝術家。浮世繪由色塊、線描組成的平面化審美也被新藝術運動所吸收。

  

梵高在1887年所畫的《日本花魁》


那麼,穆夏的風格又是如何傳入日本的呢?


提到明治維新運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教科書告訴我們的日本在政治、經濟上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之外,在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也皆向西方世界看齊。1900年,日本參加了巴黎的萬國博覽會,雖是傳播了本國的文化特色,但最重要的是帶回了西方潮流,其中便包括“新藝術運動”的設計風格。 穆夏的樣式,自然也包含在內。


憑藉戲劇海報成名的阿爾豐斯·穆夏,其具裝飾性而唯美的風格無疑非常適合商業海報的製作,彼時日本的插畫師很快便發現這一點。


北野恆富是活躍於明治與昭和年間的插畫家,他將西方繪畫的技法融入到浮世繪的創作中,使浮世繪原有的平面化獲得一種立體感1911年,他為神户湊川的出口商品展覽繪製的海報,非常明顯地借用了穆夏創作於1898年的四聯畫《藝術》的圖式與風格。


神户湊川出口商品展覽海報(北野恆富)1911年


背景與人物的描繪風格,幾乎與穆夏的《藝術》系列如出一轍,只是在細節處的處理添加了本土的元素,例如女子的東方容貌、手持的櫻花以及背景的海灘等等。

  

四聯畫《藝術》:詩歌、舞蹈、繪畫、音樂

(阿爾豐斯·穆夏) 1898年


借鑑還是抄襲?


與此同時,文藝界也出現了對穆夏的推崇。1900年,由詩人與謝野寬主導的文藝雜誌《明星》作為東京新詩社的機關雜誌創刊了。雜誌以浪漫主義詩歌為中心,彙集了與謝野晶子、北原白秋、石川啄木等人的文學作品。


一條成美是彼時頻繁活躍於《明星》的插畫師,他的插畫具有折衷日本畫與西洋畫的特點,多次創作都帶有穆夏極為濃厚的影子。《MIYOJO》可以説是一條成美借鑑穆夏最明顯的作品之一,分別作為謝野晶子《雁來紅》中濱絲子《清怨》的插圖刊登了兩回。


刊於《明星》第6號與第7號的《MIYOJO》(一條成美)


阿爾豐斯·穆夏於1897年為《La Plume》雜誌繪製的海報


此作品可以説與穆夏於1897年為莎拉·伯恩哈特繪製的雜誌海報一模一樣,從大構圖到人物髮絲卷圈的方式都沒有區別。與其説是借鑑,不如説是直接複製,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


《明星》第7號《一筆啟上》(一條成美)


穆夏於1897年為“百人沙龍”繪製的海報


如果説一條成美借鑑得“明目張膽”,那藤島武二則要含蓄得多。《明星》首次成刊的封面是出自藤島武二之手,圖式上帶有穆夏《黃道十二宮》的影子,但也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明星》第3號封面(藤島武二)


《黃道十二宮》(穆夏)1896年


藤島武二與一條成美不同的是,他自我消化了穆夏圖式的特點,以自己的理解與感受重新創作,比如他為與謝野晶子的《亂髮》繪製的封面,就在以捲髮、花卉、女性為主要元素的穆夏風格上重置了構圖。 


《亂髮》封面(藤島武二)


藤島還主筆了《亂髮》整部詩集的插圖,其中四季系列難免會讓人聯想到穆夏的四季系列,但藤島的四季不管從內容和形式看,都具有正統的日本風味


從女性文學到少女漫畫


穆夏圖式與明治時期的革新派文學,特別是其中的女性文學關係尤為緊密。對於革新派、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明星派詩人而言,不帶任何意識形態、純粹審美意味的穆夏圖式似乎非常對他們的胃口。


明星派詩人與當時冒頭的軍國主義風氣格格不入,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與謝野晶子便在《明星》上發表了《你不要死去》反戰詩,痛苦地哀悼死於戰爭的弟弟的同時,也以“天皇不會親自參加戰役”直接表示反抗,引來了好戰分子對與謝野晶子本人乃至《明星》的攻擊。而與謝野晶子的其他作品,則更多集中於對女性自身的心緒和情感的表達,歌頌青春、愛情與自由


與謝野晶子(《文豪野犬》人設)


在日本漫畫史上,第一部少女漫畫出自手冢治虫之手,但不過是披着少女之皮的少年冒險故事,而後便是水野英子童話式的少女漫畫。直到“花之24年組”的出現,萩尾望都、竹宮惠子、大島弓子等人所創作的少女漫畫,不只帶有濃厚的文學性,更十分注重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


萩尾望都《托馬的心臟》開篇的文學性獨白


竹宮惠子《風與木之詩》中的禁斷之戀


日本漫畫批評家大塚英志認為,“花之24年組”的少女漫畫是對與謝野晶子為代表的注重表達女性內心與身體的文學性要素的復興


而另一方面,1970年代,“花之24年組”的多名成員曾赴歐洲進行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旅遊考察,對於歐美文化的吸收與推崇,在她們的作品中都呈現無疑。竹宮惠子便是其中最早以歐洲世界為舞台創作漫畫的作者。


青池保子《浪漫英雄》描繪了怪盜與伯爵的感情糾葛。


 萩尾望都《波族傳奇》據説是日本漫畫史上第一部講述

吸血鬼故事的作品。


池田理代子《凡爾賽玫瑰》

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歷史漫畫。


竹宮惠子《風與木之詩》講述了

發生19世紀法國兩位少年的純潔友誼故事。


於是,以穆夏為代表的新藝術運動的唯美表現手法被帶入了少女漫畫之中。圖式的借用只是表面,而更為深遠的影響是花卉、曲線等浪漫主義元素也逐漸成為少女漫畫中約定俗成的渲染氣氛的媒介,一直持續至今。


無論是漫畫作品中的穆夏風格,亦或是故事中的浪漫情調,都是穆夏與動漫的美妙相遇。


説來巧合,在此刻的廣東省博物館中,同樣發生這樣一場美妙的相遇——


穆夏與新藝術運動展覽




首屆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覽



在廣東省博物館同期展出;穆夏與動漫的交融碰撞,是否會讓你產生不同尋常的感官體驗呢? 


欣賞穆夏之細膩魅力的同時,動漫的繽紛想象也將縈繞在你的腦海中。




館花心事

  “穆夏與動漫與你,同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動漫藝術家

看 多 是 會 上 癮 的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