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ser2017-07-20 17:55:56
《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這篇文章對我意義很大,不僅是因為後台千萬級閲讀量,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遇到你們,開始了這半年多來美好的連接和交流。
航班管家的朋友説,半年前的這篇現象級熱文,讓人印象深刻,希望我能夠重新發布這篇文章,讓大家再重新獲得頭等艙的思維。
我也很想再次分享它,也能讓後來訂閲的讀者,不要錯過。
上週一大早,從北京首都機場飛上海,剛好與我香港的合作伙伴Liya和她老公同一班飛機。那天早上首都機場特別擁擠,機場像春運,排隊換登機牌,排隊等過安檢,我到機場就比較晚了,看這架勢再這麼排隊下去就要誤機了,而應急通道也排滿了人,説還要再等十分鐘,焦慮得不行。我電話Liya問你們到了沒,怎麼沒看到你們,她説她們走頭等艙通道,現在在候機廳吃早餐。我説我擦你們太爽了,和乘務員説下千萬別讓飛機飛走了啊,別落下我不管了呀。
當我拖着箱子一路奔跑到裏面,一臉狼狽地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甩我一眼故作鄙視的眼神,説: “你怎麼想的呀,腦子進水了麼?以你現在的收入,居然不坐頭等艙,要不要這麼摳門。”
我們一起登機,她左轉前往頭等艙,我右邊通往經濟艙,突然想起很搞笑的那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頭等艙和經濟艙的距離。
而這次的差距,卻不是因為錢的差距。
因為起得太早趕飛機,飛機上犯困,我平時都在飛機上碼公眾號文字,而這次實在太困了,但坐着睡又不舒服,想着Liya此刻在頭等艙躺着美美地睡覺,突然就很想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現在明明確實坐得起頭等艙了,為什麼從來沒想過去坐頭等艙。我也明明知道現在時間對我來説是最寶貴的,排隊只能乾着急,為什麼腦子裏卻沒有念頭要坐頭等艙來節約時間,好像長期腦海裏的思維就是——頭等艙和我是沒有關係的。」
到上海後,我們坐在去市區的專車上,我和她説了我的想法,她笑着説以前她也這樣過。“你現在收入升級了,但是消費觀念還沒有完全升級。或只升級到了初步階段,還停在原來一年賺10萬的思維。 ”
她和我説她當年調到新公司後,拒絕公司配的司機,説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為什麼要麻煩別人。公司的人就和她説,你錯了,公司花這麼多錢僱你,你的時間是不完全屬於你的,你的時間是很貴的,如果浪費在開車這些低效率的事情上,是在浪費公司的錢和資源,是不道德的。
原本覺得份內的事,從經濟效率角度,變得不道德了。但我們都知道誰是對的。
以前搬家的時候,父母捨不得扔掉那些衣物,雖然以後一般都用不到,但他們寧可讓這些無用的東西佔據着幾萬一平米的空間——因為以前窮過。
長輩吃飯的時候,明明已經吃得差不多夠了,卻不捨得剩下,硬是儘量光盤,雖然知道多吃無益,還要花更多時間運動消耗——因為以前餓過。
這些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埋藏在當年的基因裏,血液裏,控制着我們這些年成長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做出現在客觀上已經不合理的選擇。
我們現在的決定,其實都是被過去綁架。我們之前的思維和對世界的認知,就像一個思想的牢籠,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維定式。
就像當年我剛開始做香港保險業務的時候,那時候覺得誰一年能買個5萬美金就算是大客户了吧,想誰會花這麼多錢買保險呢。但後來接觸的高淨值客户,他們買的數額,經常刷新了我的認知,開始明白原來有錢人可以這麼有錢,原來幾百萬在他們眼裏算零花錢。
再進一步説,這種思維,其實比牢籠更可怕。如果是牢籠,我們至少還有掙脱的慾望,想看外面的世界,而這其實是一口桎梏的深井,我們就是底部的青蛙,看着頭上的那一圈天空,甚至覺得這就是世界的大小。以你自己的人生經歷,去揣摩好像其他人也應該是過這樣的日子。
所以打工者思維,即使換一份工作,也往往還是選擇當高級打工仔;領薪水的人,很少會想到有一天要發薪水給別人。
在遊戲規則裏玩耍的人,很少會想到自己要去制定這個遊戲規則。連續創業的人,一般也都回不到打工者的身份。
都是宿命。
富的人繼續富着,窮的人也只是在掙脱貧窮。負債的人繼續加槓桿,存錢的人繼續埋在銀行,這個和收入沒關係,只是思維方式;所以階層的固化,來源於思維的屬性。
細思極恐。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幾乎固定的思維方式,如何改變。
雖然我的有些舊觀念還很桎梏,但其實這兩年自己的思維方式,很多方面已經和過去有天壤之別了。
我個人的經驗是,思維的顛覆需要巨大的人生轉變,也許是被放置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也許是收入的暴增或鋭減,也許是職場的大起大落,也許是四周圈子的迭代。
總之,就是給你帶來顛覆性衝擊的概念,把你衝出原來的思維框架。
年入10萬的時候,你恨不得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節流就是開源;年入幾百萬的時候,你開始想着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要花時間。
以前,錢是貴的,時間是賤的;現在,時間是最貴的,錢是最不值錢的。
家庭式小作坊的時候,你自己是老闆,同時兼銷售,會計,為了節約成本恨不得把自己逼成全才,等規模大了後,明白做領導最重要的事就是招到最優秀的人,沒想過自己要多專業,只要找到最專業的人才。
我現在自己建團隊招人面試的時候,也經常會感慨,他們無法理解我們這個平台未來的價值,他們看不到未來更大的畫面。他們還停留在一份工作只是為了拿工資養活自己的生存慾望,所以缺乏內在動力,所以激發不出更大潛能。很可惜。
大多數做的事,總是缺乏想象力。
你把這事想得太小了,你要想得再大一些,想得遠一些。
我還是那個觀點——慢,是慢不出一個美好未來的。
Liya香港的公司這兩年先後拿了保險牌,放貸人牌,信託牌,外匯兑換牌,證券牌,企業融資牌,資管牌等等,恨不得就是全牌照金融公司了。他們做頂層設計和架構,他們是做平台思維。而去年的我,根本理解不了這些,我還停留在做內容思維....
作者:Spenser
最會寫職場的偽文藝大叔
長按二維碼,趕緊上車
個人微信:gspenser(添加備註城市行業)
微(來)博(撩):Spenser
前兩天在北京“參演”了一場話劇,是航班管家安排的主題為頭等艙的“升艙實驗室”。
現場我和幾位讀者面對一排攝像機即興表演,深感這年頭做自媒體人太不容易了,不僅要文章寫得好,還要出來賣臉,還要會表演…
航班管家想告訴我們這些城市耕耘者,頭等艙並非遙不可及的奢華體驗,而是進取心的象徵,是持續奮鬥的物質回饋。
今天他們把剪好的搞笑版花絮發給我的時候,我竟然發現裏面…沒…有…我…一聽解釋,原來我被放在了他們還沒出稿的文化版小片裏。哎,這輩子可能也只能做個沒意思的偽文化人了。
點擊下方閲讀原文,可以參加航班管家的7.19澳新兩艙特賣會,還有[一元公務艙]驚喜票,有需要的童鞋,快去看看吧。